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四川:科技来“亮剑” 秧苗不遭殃

2024-04-24 09:10来源:农民日报编辑:毛云

四月,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越冬苏醒的福寿螺已经“蠢蠢欲动”,准备在农田里“大快朵颐”。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福寿螺的危害,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李义村,村民在村干部的组织下,自带简易工具,卷裤下田开展了一场捡螺活动。经过长达2个小时的捡螺、捡卵,村民共收集福寿螺15斤、螺卵13.5斤,并进行了挖坑填埋无害化处理。“现在辛苦,将来增产!将这些粉色的卵块消灭掉,秧苗就不会被吃光了!”村民边捡螺边说。

全方位多举措 科技筑牢福寿螺防控之“墙”

经过多年探索,李义村已对治理福寿螺形成了一整套细致的方案:加设过滤网,将稻田划为每个方格田0.5亩以内的井字形,细化耕作管理;放养青鱼,探索稻鱼共生模式生物灭螺;在水稻播种前采取深翻土地、人工清理、撒石灰粉等方式加大灭螺力度。

小小福寿螺,治理起来为何如此之难?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介绍,上世纪80年代后期,福寿螺被带进四川省,后因养殖逃逸,在农田生态系统定殖,目前已分布在四川省19个市州,对水稻种植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福寿螺田间年际累积效应明显,给种粮大户带来严重困扰。

福寿螺全生育周期包括卵、幼螺和成螺三个阶段。如果说成螺是危害主体,那么幼螺则是成螺重要的“接班人”,卵块是福寿螺种群发展壮大的“后备军”。“只有掌握福寿螺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活特点,才能做到有效防控。”专家说。

根据福寿螺生活的阶段特征,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专家团队提出以人工捡拾大螺、人工拍碎卵块、水口集中捕捞大螺集中杀灭为主的农业防治技术;利用幼螺小、卵块醒目易被取食的特点,制定稻田放鸭取食幼螺和卵块为主的生物防控技术,弥补了人工捡拾或捕捞对小螺效果不佳的短板;利用福寿螺随灌溉水流扩散的习性,在灌溉渠干流、支流和稻田进水口制定安全拦截网,将准备逃逸的福寿螺“一网打尽”。

面对福寿螺对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的威胁,自2008年起,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四川省农科院和地方农业农村局协同配合,多次开展福寿螺调研和防控试验示范,召开全国福寿螺灭除现场会,福寿螺综合防控技术示范效应显著。

分区分策 扎牢治理福寿螺的每一个“笼子”

“四川省地处西南腹地,横跨五大地貌单元,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貌条件、复杂的气候条件,福寿螺在不同区域定殖后的发生发展情况和危害特点各不相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环境处处长张柯介绍,根据省内不同区域特点,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分区分策,实现了精准治理。例如在稻田占比高的平原区,进行大面积统防统治、综合防治;在湿地湖泊和稻田混合发生区,多部门协同实施清除越冬螺源、养鸭放鸭、稻田插杆诱卵等措施;在农田生态环境相对隔离的丘陵区,养鸭放鸭,防治效果可达到90%;而在稻田没有发生但周边水域已有福寿螺分布的区域,则加强对福寿螺的扩散拦截,力争将福寿螺控制在农田之外。

“根据生态总站发布的防控指导意见,在福寿螺重发生区,要强化防控措施,以挽回产量损失为第一目标。而在轻发生区,同样不能掉以轻心,要搞好监控,保证福寿螺分布不扩大,危害不加重,要扎牢治理福寿螺的每一个‘笼子’。”张柯说。

四川省还充分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场”,将福寿螺综合防控理念和综合防控技术植入示范农场,由示范农场来带动周边农业生产,助力全省福寿螺监测和防控工作。(刘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