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遭遇了三十年一遇的极寒,最低气温突破零下30℃。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沿黄河建设的大片设施农业基地,直面严寒考验。
“让我们进来看看草莓和西红柿长得怎么样。”在十二连城乡五家尧村的准格尔旗现代智慧设施农业产业园里,内蒙古中天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文俊带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了一座现代化温室大棚。
相比传统农业,现代设施农业打破了地域和气候的自然限制,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调节光、热、水、气、肥等变量参数,可控性更高。“沙漠菜”“四季菜”的梦想照进现实。现代设施农业迎来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驱动。
集成技术打造现代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作物对气温极其敏感。极低气温会让棚内的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准格尔旗现代智慧设施农业产业园内,果蔬长势却一切正常。宽敞明亮的温室里生机盎然,西红柿等果蔬挂满枝头,种植户正忙着采摘、搬运。“我们有专门针对极端天气的‘护身符’。”徐文俊说。
产业园里绿意满满,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背后是无处不在的技术支撑。大棚顶部悬挂的LED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温度、湿度、光照等重要参数。工作人员介绍,白天的温度以25℃到28℃之间为最佳。当显示温度达到30℃,电动卷膜器便会自动启动放风口,将温度调到适宜温度。
“我们团队研发的这种完整的温室系统,叫水蓄热内外双保温装配式温室系统。”内蒙古自治区设施农业首席专家、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崔世茂介绍,“该系统的内外双保温设计,使其保温性能显著优于普通温室。在近期持续的低温、降雪和冰冻天气里,我们的温室未出现灾害性后果,靠的就是它。”
“该系统具有吸热快、蓄热量大、放热均匀的特点。保温系统被放置于温室内,不受雨、雪、风和太阳直射的影响,还可以提高温室的防风、抗雨雪、抗冻能力,起到很好的防灾效果。”徐文俊介绍,系统白天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能,提高水温;夜间,水里蓄的热量会均匀地释放出来。和传统的土墙、砖墙相比,它的蓄热能力可提高1.5到2倍。
温室根据当地经纬度设置合理的方位角和采光角,增加光照时长。同时,温室还配备透光性高的优质进口薄膜,能够提高采光效率和增温速度;采用双膜单(双)被,保温隔热效果更佳,冬季晴天室外零下30℃时,室内温度保持在8℃以上,能实现冬季不加温,果蔬“照长不误”;内置保温系统,不受雨雪风的影响,提高了温室的防风雪能力。
硬件设施保障生产模式创新
在准格尔旗,“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已经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设施农业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稳,“果盘子”更丰富。
近年来,准格尔旗大力发展智慧设施园区,建基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在田间和荒地,设施农业的发展让农业突破土地、光热、昼夜、四季等自然约束,摆脱气候与地域的限制。
“拎稳‘菜篮子’的背后,离不开机械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设施农业基地的生产保障。低能耗、低成本、生态安全、高产优质高效,是发展设施农业的方向和目标。设施农业发展之路,利器在科技。”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副旗长郭睿说。
有设施农业硬件的支撑,十二连城乡五家尧村村民周志喜上眉梢。他种植的一棚西红柿,已经进入成熟期。作物品相好、产量高,产销两旺,每天可采摘1000余斤。
周志选择的是“抓两头,控中间”模式。该模式由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机械、销售渠道。有7年种植大棚蔬果经验的他,觉得这是上了“双保险”,稳赚不赔。
“西红柿亩产预计是一万斤,下一茬我打算种香瓜。我算了一下,一座大棚纯收入最低20万元。我非常有信心,准备下一年再承包一座,继续与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合作。”周志笑眯眯地盘算着。
郭睿表示,在准格尔旗,设施农业不仅要解决保供问题,还要带动农民增收。但相比于传统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的投入更大、成本更高。准格尔旗人民政府既要解决农民无力投入的问题,也要建立更紧密的联结机制,让农民不仅能进棚打工,还能成为种养的主体力量。
“相信通过现代设施农业企业的带动,我们乡的设施农业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十二连城乡政府副乡长高俊明说。
眼下,准格尔旗正围绕高标准建设要求,积极探索果蔬基地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保供增收打好基础。该旗也正积极培育新型主体,引入专业企业参与、推进品牌建设,确保老百姓的“菜篮子”拎稳、拎好。(张景阳 赵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