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潜叶蛾是鳞翅目麦蛾科,又名番茄麦蛾、番茄潜麦蛾、南美番茄潜叶蛾,是为害番茄、马铃薯、茄子、人参果及其他茄科作物的毁灭性害虫。最早在南美洲被发现,2017年8月和2018年3月分别在我国新疆和云南首次发现,目前已扩散到20多个省份,对我国菜篮子保供安全构成巨大威胁。2023年11月农业农村部将其紧急增补纳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全面加强管理。
番茄潜叶蛾喜欢取食番茄,主要以幼虫为害,可为害寄主苗期到成株期的任何生长阶段和植物任何部位,包括潜食叶肉、蛀食果实、为害顶芽和心叶等。初期可形成细小的潜道,隐蔽性极强,不易被发现;老龄幼虫食量增加,潜道变大,形成半透明不规则的潜道或潜斑,潜道内有黑色粪便。危害严重时,被害叶片皱缩、干枯。蛀食果实的时候,果面上有小孔洞,果实畸形、腐烂、脱落,严重发生时可导致番茄减产80%~100%。
番茄潜叶蛾为小型蛾类昆虫。成虫体长6~7毫米,浅灰色或灰褐色,鳞片银灰色,触角和足细长具有灰白色与暗褐色相间的横纹。卵为圆筒状,长约0.3毫米,奶白色或淡橘黄色。幼虫的前胸背板后缘有2条棕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纹,幼龄幼虫为淡黄白色或淡绿色,头部为淡棕黄色;老龄幼虫为绿色或背部淡粉红色、头部棕黄色。蛹长椭圆形,常覆白色丝茧。
番茄潜叶蛾一年发生10~12代,各地发生代数有差异。成虫多在黄昏活动,雌虫羽化的第二天就可以交配产卵,主要将卵产在植株中上部叶片的背面、正面或嫩茎上。1头雌虫产250多粒卵。幼虫孵化后即可潜食和蛀食,老熟幼虫吐丝下垂,主要在表土层化蛹,还可以在潜道内、叶片表面皱褶处或果实中化蛹,常结一薄丝茧。番茄潜叶蛾的适应性极强,既可在严寒地域或严寒季节的保护地为害,也可在温暖区域或温暖季节的露地为害。
为了有效控制番茄潜叶蛾的为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控策略。一是农业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与非茄科作物轮作,选用清洁苗,清洁田园,低温冻棚/高温闷棚等,可减少虫口基数。二是理化诱控技术,主要包括安装防虫网阻隔成虫,性诱捕器和紫外灯诱杀雌雄虫,迷婚干扰交配等,以减少卵和幼虫数量。三是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种植功能植物趋利(吸引天敌)避害(驱避害虫),释放赤眼蜂和捕食蝽等,可降低虫口数量。四是安全用药技术,亦即在幼虫孵化始盛期或初见幼虫潜道、且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日落后用药、均匀喷施、轮换用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如Bt-G033A)和已登记农药(如乙基多杀菌素)。(张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