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平整的农田,一块块细腻的土壤,一条条宽阔的产业路,如同精心绘制的画卷镶嵌在这片沃土之上。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坚持“统筹规划、连片推进、突出重点、建管并重”原则,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面积达62.66万亩,提高粮食产能3130万公斤以上,连续7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先后3次夺得“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被确定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示范县。
粮田变良田
筑牢巴山粮仓基石
站在路旁,记者发现一种U型渠蜿蜒在田边地角。“这种形状不仅使得水流更为顺畅,减少了水流的阻力,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渠道的渗漏和侵蚀。上部则采用有一定倾角的直线设计,既保证了渠道的稳定性,又方便了施工和维护。”宣汉县农田建设项目施工一标段现场负责人李清波说。
近年来,该县通过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结合宣汉地形地貌实际,总结形成了“宣式U型渠”建设经验,每米建渠成本降低了120元。目前,运用该项成果建成高标准农田9.5万余亩,节约建设成本约1.14亿元。
“以前我们这里都是些零散的小田,抗灾害能力低不说,粮食产量还不高。如今,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机器插秧、收割更不在话下,想着我们的‘望天田’马上就要变成‘高产田’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下八镇天一村支部书记李明月说。
监管加管护
凸显巴山农田高效
在马渡关镇严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个特别的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在工地上忙碌着。这个小组由业主代表、现场监理、项目镇村以及受益群众代表组成,他们肩负着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的重任。
业主代表张先生是小组的核心成员之一,每天他都会带领小组成员深入施工现场检查,从土地的平整到渠道的修建,他们都一丝不苟,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要求。如果发现渠道有破损或堵塞的地方,他们会立即动手修复,清理堵塞物。
“自高标准农田建成过后,我们与村社达成土地流转协议,并与宣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签订了移交管护协议。同时积极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现在效率提高了,产量也提升了。”宣汉县桂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桂刚说。
据了解,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与项目村(社区)、业主单位签订移交管护协议,积极构建政府、业主、群众多方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同时加强管护资金保障,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管护资金98.6万元。
丰产又增收
绘就巴山田园新景
在胡家镇鸭池村,村民将农田按照1∶9的比例进行改造,1分田挖沟养鱼,9分田种植水稻,实现亩产水稻1000斤、鱼300斤。“为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效益,我们引进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稻鱼共生’模式,平均每亩比传统种植模式多增收近5000元。”鸭池村支部书记冯勇说。
宣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不断提升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增收增效。2023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预计新增粮食产能450万公斤,直接带动5.5万余人年增收1350万元。
“2024年度,我们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改造后,我们高标准农田的农业机械通达率可以达到90%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5%以上,为保障全县粮油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宣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中心农建股负责人陈益海说。(张平 孙伟 李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