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辣椒面、花椒面还是老味道吗?”临近春节,铜仁市德江县复兴镇椒玉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椒玉农公司)售卖店,不少老顾客驻足询问。
“当然,你尝尝,香得很!”老板娘笑着邀请。
小店不大,却前前后后经历了1.0到3.0的版本升级,生产的辣椒面、花椒面香味与众不同,是有名的复兴特产。
正在排队的顾客罗鹏说,他家的辣椒面和花椒面用柴火翻炒后色香味俱全,这么多年口味一直没变,“快过年了,家里要熏腊肉,趁今天有空,一早就来买了。”
口味一直不变的调料是这样生产的——椒玉农公司的手工作坊内,几名工人分工明确,有的正用柴火翻炒辣椒,有的打磨辣椒,有的将花椒打磨成面……在质检人员的严格监管下,加工出来的产品密封后出厂。
“春节临近,正是我们花椒面和辣椒面的销售旺季,这段时间全天在生产。”椒玉农公司法定代表人石常春说,现在一天可生产750公斤左右的花椒面和辣椒面,满足市场需求。
早在1.0版时期,石常春夫妻俩的小作坊可没有这样大的产量。石常春是德江县复兴镇东泉村人,2009年苦于生计,想着平时自己制作的辣椒面和花椒面吃起来很香,如果批量生产是不是可以卖得很好?
说干就干。石常春与妻子李洪芬从东泉村来到复兴街上,利用手里不多的资金租了房,开起手工辣椒面加工作坊。
回想起最初毫无市场经验的自己,石常春调侃说,“当年我还出了一个笑话。”第一年做辣椒面和花椒面,他们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包装之后,拿到市场上去卖,“当时农村的老百姓反而喜欢买散装的,袋装的没有卖出去,浪费了近万斤花椒面。”
面对挫折,石常春夫妻俩没有放弃。第二年,石常春学聪明了,每次生产的辣椒面、花椒面依据当地人赶集所需的量来加工,一部分用于散卖,另一部分包装之后销售。
一点点摸出市场门道的小作坊,销售见好,在复兴镇慢慢有了名气。
2015年,石常春与李洪芬的手工作坊迎来2.0时期。这年,石常春一家在复兴街上(七星社区)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们的小作坊也搬进了新房。
喜欢琢磨的石常春,此前苦恼于加工效率不高,搬新家后,在保留原有手工艺基础上,在磨面、包装等环节通过引进设备,实现辣椒面、花椒面整个生产流程的半自动化。
这一革新,他们的小作坊迎来飞跃发展阶段。石常春夫妻俩的生意越做越大,产品除了满足当地市场外,还远销到广东、广西、湖北、重庆等地。
辣椒产业是复兴镇的传统产业,年集散辣椒接近1000万公斤。如何在能力范围内保留老味道,又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效率?这是石常春近几年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正当石常春因加工场地受限无法扩大生产规模而苦恼时,机遇来了。2023年,德江县大力实施“大抓招商、大抓项目”战略,复兴镇党委、政府坚持以服务之“优”促营商环境之“好”,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在复兴镇党委、政府的牵头下,石常春成功在离手工作坊不足2公里远的地方,新建起了占地4.81亩的辣椒花椒交易加工中心,陆陆续续开始安装生产设备。
他们的小作坊告别2.0,进入3.0时期的发展。
“这段时间太忙了,我们的生产不能停,春节前还是会在作坊内加工。”石常春说,预计2月初完成加工中心的所有设备安装,春节后正式运行生产。
虽然设备更新了,这家企业依然为了顾客需求,继续采用传统手工艺加工,保留花椒面和辣椒面原有的香味和辣味。升级换代后,3.0版的加工企业,迎来更多的机遇。(何佳有 王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