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里示范推广的新品种‘皖黑木耳1号’,经现场测产,较常规品种‘黑三’亩均增产25公斤,亩均增收1200元以上。”日前,在洋湖镇高山村核心示范基地,省农科院园艺所李国庆博士向前来参加省财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食用菌等农业微生物新品种新技术转化(黑木耳)测产观摩暨技术培训会的专家与食用菌种植大户介绍说。
东至县是省黑木耳重要产区,2022年入选安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之一。为加快县域内的食用菌品种更新换代,提高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新技术的普及率,该县主动对接省农科院园艺所,承担省财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食用菌等农业微生物新品种新技术转化(黑木耳)”,建成核心示范区120亩以上,带动周边栽培500亩以上。
从今年2月15日起,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就对洋湖镇高山村与尧渡镇永丰村的示范基地进行调研对接,向两处基地提供“皖黑木耳1号”母种,并在菌种繁育、木耳制棒、耳场摆棒、出耳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黑木耳栽培关键时间节点,派专家进驻基地,对2个示范点现场指导9次以上。
“在耳场摆棒时,专家亲自给大家示范如何铺地膜、钉竹桩拉铁线,把菌棒斜靠在拉直的铁丝上,耳场变得整洁、有序。”东至县高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钱春节介绍,“之前,我们给木耳浇水用微喷管,用水量大,水雾颗粒大,雾化效果不好。采用专家推荐的微喷灌技术,水雾颗粒细小,雾化效果好,木耳的产量与质量都有明显提升。”
项目组在示范推广新品种“皖黑木耳1号”的同时,还在东至县示范推广简化露地栽培、微喷灌雾化、青苔病绿色防控、水稻——黑木耳轮作4项新技术。简化露地栽培技术节省设施建造成本亩均300元;微喷灌雾化较常规节水30%左右;采用‘河水+黑色管网+微喷灌系统’可安全、高效防控青苔病;水稻——黑木耳轮作模式可有效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增加耕地的单位产出。
“项目通过核心示范区建设,直接拉动投资350万元以上,每亩节约成本超300元,增产增收1200元以上,有效辐射带动洋湖镇、尧渡镇、葛公镇等800多亩黑木耳栽培提质增效,经营主体增利150万。”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赵宏远表示,将继续发挥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助推东至县及周边的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东至黑木耳”的市场竞争力。(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