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多发。台风过后,往往会有大量的生蚝、钉螺、螃蟹、鱼虾等海鲜被吹上海岸,吸引众多周边居民提上水桶、麻袋等工具赶海捡拾,还有些人会把这种赶海盛况拍摄成小视频在网上传播。很多人看到后不禁要问:被台风吹上海岸的海鲜能吃吗?
针对这一现象,有专家提醒:台风过后吹上海岸的海鲜可能携带大量污染物和有害物质,某些种类的海鲜容易存在变质的情况,食用风险较高。这一提醒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吹上岸的海鲜也很新鲜呀,为什么不能吃?”“难道买回来的海鲜不是从大海里面捞回来的吗,有什么不一样?”
那么台风过后,被吹上海岸的海鲜到底能不能吃?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贝藻组副组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白昌明。
大家对食用台风吹上岸的海鲜最大的顾虑是其安全性,那么可能存在哪些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白昌明说:“虽然台风后吹上岸的海产品较多,食用的安全性要根据海鲜的种类判断,部分海鲜可能会存在一些对健康有害的细菌和病毒,不建议食用。”
“贝类耐干露能力强,海滩上捡到的贝类如果是活的,蒸煮后食用较为安全。但海滩上的鱼类、蟹类等多是死亡个体,存在腐败变质的风险,食用风险较高。”白昌明表示,水产品中可能存在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等致病菌及诺如病毒、甲肝病毒等病毒,在没有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下,很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
赶海时,海滩上的贝类较多,大家最容易捡拾到。对此,白昌明解释,野生贝类一般附着在礁石上或埋栖于海底泥沙中,受台风影响较小。台风过后,海滩上的贝类也有可能来自附近的养殖筏架,处于养殖中间阶段,尚不够上市标准。
“这种贝类即使还是活的,也存在肥满度、口感欠佳等问题,不推荐食用或售卖。”白昌明特别提醒,台风吹上岸的鱼、蟹类海鲜往往很快死亡,在没有保鲜手段的情况下会快速变质,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
如今,各大网络平台上有很多赶海的视频,吸引大众观看。不少网友在浏览之余会留言提问,在市场买回来的海鲜与赶海捡拾到的海鲜有什么区别?
“在市场买回的海产品比赶海捡来的要更安全,品质也更有保证。”白昌明认为,市场售卖的海产品是出海捕捞或者养殖收获的,在采收、运输各环节均有妥善的养护和保鲜措施,上市前也有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来源可追溯,品质更有保障。
“台风过后,海滩上的海产品来源不明,生活海域不清晰,不能确定其生存环境是否安全。”白昌明解释,不是所有的海产品都可以食用。海滩上捡来的海产品种类繁杂,碰到不熟悉不认识的海产品,许多人无法分辨其食用是否安全,一旦误食了如蓝环章鱼、织纹螺等带毒海产品,后果难以想象。
白昌明表示,如今我国海水养殖技术发展迅速,养出的海产品鲜甜度、肥满度不输捕捞海产品。加之部分海域已经开海,许多来源清晰、价优味美的海产品陆续进入市场,建议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买海产品,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时下,我国四大海域伏季休渔相继结束,各地渔港码头又开始热闹起来,休整了几个月的渔民已经做好了拔锚出海的准备,很多消费者也在期待一场海鲜饕餮盛宴。同时,也很关注,该如何安全食用海产品的问题。
“首先要到正规市场购买海产品,因为有健全的食品监管流程,海产品的食品安全才有保障。”白昌明提醒,即便在正规市场购买海货,也要注意其新鲜程度,避免购买色泽异常、不明外伤等具有不良形状的海产品,烹饪前应用干净的水清洗干净。
此外,食用海产品需要注意烹饪方式,除非有明确可供生食的标志,否则均应煮熟煮透、生熟分开,烹饪温度要达到100摄氏度才能起到有效杀菌的效果。同时,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刀具、砧板、碗等厨具也要进行生熟区分,避免交叉污染。
“食用海产品时,要注意熟制海产品的食用期限,尽量做到烹饪后一顿吃完,最好不要隔顿食用。”白昌明建议,要尽量避免生食习惯,才能有效降低微生物引起疾病的可能。(冯建伟 王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