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江苏等地出现了数例因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近日,据江苏疾控提醒,注意哈夫病,建议一次食用小龙虾不超过10只。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随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疾控等专业机构公开表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吃小龙虾会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对此,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主治医师敖广宇为大家解答相关疑问。
哈夫病再现:
“小龙虾”成新元凶,总体发病率低
哈夫病,这一曾在波罗的海沿岸首次发现的疾病,再次因小龙虾而进入公众视野。哈夫病是一种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疾病,1924年首次发现,患者当时食用了某些淡水鱼后不久出现急性横纹肌溶解,即肌肉细胞的损伤,导致肌红蛋白等物质释放入血液,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可能与鱼肉中的毒素或生物毒素有关。敖广宇表示,目前“哈夫病”现有的研究资料较少,主要集中在病例报告,总体的发病率较低。
近年来,中国多地出现因食用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敖广宇解释这种情况可能与小龙虾中毒素的累积有关,尤其是那些在被污染的水域中生长的小龙虾。此类小龙虾体内可能含有蓝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C)或弧形芽胞杆菌产生的多肽B(BMAA)等毒素。如果在烹饪过程中处理不当(如烹饪时间过短或方法不适),毒素可能不会被完全破坏,从而导致食用后出现健康问题。此外,有些人也可能对小龙虾中的特定蛋白质或化学物质过敏,也会引发免疫反应及肌肉损伤。尽管小龙虾本身并不直接含有导致哈夫病的特定毒素,但在特定环境下生长的小龙虾可能通过这些途径间接导致人体健康风险。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这一疾病的认知愈发全面。除了哈夫病这一特殊类型外,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诱因多种多样,从剧烈运动到感染,再到药物副作用,甚至包括一些不常见的因素。
多因素诱发横纹肌溶解
剧烈运动:过度运动或不适当的运动方式,特别是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肌肉过度劳损;
感染: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如流感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也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
药物副作用:包括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胆固醇)、安非他明(刺激性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症作为副作用;
其他因素:包括代谢紊乱、身体创伤、低温环境暴露、电击等不常见但可能引发的病因。
如何识别横纹肌溶解?
敖广宇表示,当患者出现肌肉痛、肌肉无力、尿液颜色异常(茶色或可乐色)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横纹肌溶解的可能性。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需紧急就医。伴随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心动过速和电解质失衡等也不容忽视,严重情况下,患者需要紧急治疗以避免肾脏损伤和其他并发症。
预防为先,患者需谨记日常注意事项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预防措施包括适度的体育活动、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肌肉群、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肌肉损伤的药物或添加剂,以及适当补水和维持电解质平衡。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再次接触病因;适量运动,避免过度或不恰当的运动方式;保持充足水分,帮助肾脏排泄肌红蛋白;定期复查肾功能等指标,确保病情稳定。
如何科学应对,降低复发风险?
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关键在于及时补液、调整电解质平衡,并避免进一步的肌肉损伤。肾功能受损者可能需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应前往急诊科或肾脏内科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复发风险取决于病因。“如果病因是可去除的,例如药物引起的,则在去除病因后复发风险较低。但如果病因无法完全去除,例如遗传性因素,则复发风险较高。”敖广宇说,患者应避免再次接触病因,如再次食用受污染的小龙虾或服用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药物。(周卓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