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头也太大了!”“是啥特殊品种?”“这产量恐怕得七八千斤!”……
7月9日,葫芦岛兴城市大寨乡罗家村,看着辽宁省农科院专家在马铃薯科技支撑村镇示范基地测产,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当专家组最终报出“11252.3斤”的实测结果时,大家讨论得更热烈了。
“我也很意外,打破了辽宁2019年二季作马铃薯10822.5斤的亩产纪录,当年也是‘辽薯6号’同一品种。”作为项目负责人,省农科院作物所博士崔亮坦言成果令人振奋,这也意味着“辽薯6号”的优秀表现可以为种植户带来可观的增收。
马铃薯种植面积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较大。近年来,辽宁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在100万亩至150万亩间,高峰时曾达到300万亩,主流品种有“早大白”“实验一号”“沃土5号”“费乌瑞它”等,亩产量一般在4000斤至6000斤。
葫芦岛兴城市是辽宁省马铃薯传统优势产区,之所以选择大寨乡罗家村作为科技支撑村镇示范基地,是因为当地马铃薯品种更新慢、栽培技术滞后等问题突出,影响产量和品质潜力的发挥。于是,在当地政府与省农科院的协作下,在150亩示范基地里开启了马铃薯单产提升行动。
“高产没有秘诀,一是选对品种,二是改进种植技术。”崔亮说,“辽薯6号”是省农科院自主选育的品种,具有种株型紧凑、耐密植、块茎长椭圆、大中薯率高的特点。当地十年九旱,传统灌溉方式易造成土壤板结、田间湿度大、水分利用率低、病虫草害频发,技术改进后全面应用膜下滴灌、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菌剂替代化学药剂,农田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优化,有效提升了植株的抗病性。
站在地头,崔亮给记者算起了账:普通种植区马铃薯亩产4000斤至6000斤,按净地销售价每斤0.5元计算,收入在3000元以内,而示范区按稳定产量8000斤至9000斤计算,最低亩增收也能达到1000元以上。
大寨乡每年种植马铃薯2万余亩,素有“关外土豆‘薯’辽西”的美名。当地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与省农科院的技术合作,联合本地马铃薯专业种植合作社,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稳步提高农民的种植收入。(胡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