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泉州元素 给“围炉火锅”加把火

2024-02-02 16:33来源:泉州晚报编辑:王艳丽

“围炉”这股风,从2022年底刮到现在,热度仍在持续。从最初一壶茶搭配三五坚果、橘子慢慢煮的“围炉煮茶”,到如今在热气升腾中围着瓷锅大快朵颐的“围炉煮火锅”,泉州的“围炉热”又有了新玩法。此前,曾被“围炉煮茶”带动起一波销售高峰的德化陶瓷产业,自然也跟着不断地铆足劲创新,开发更贴近当下新需求的“围炉”产品,为“围炉”市场增添更多泉州元素。

“围炉”热度居高不下

远山起伏,水面辽阔,临溪一座茅屋,屋内人正焙炉烹茶……这“神仙”场景本来自元代画家赵原创作的纸本水墨画《陆羽烹茶图》,如今,在泉州也能体验一场与“茶圣”陆羽一样的“围炉”。

在刚刚经历了一波寒潮的德化云龙谷景区里,大片的油菜花已经开放。紧邻着油菜花地的茅草屋和帐篷里冒出了阵阵热气。在红砖砌成的炉子里生好炭火,放上瓷锅,不一会儿,火锅就烧开了,香气四溢。热气驱散了严寒,游客一边赏着景,一边吃着火锅,再往炭火里丢上两个红薯,甚是美哉。

据悉,2022年底,云龙谷景区就推出了“围炉煮茶”,围着炭炉煮上一壶热茶,炉上茶壶边放红枣、桂圆、红薯、花生、金橘……套餐推出后马上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去年12月底,景区对“围炉煮茶”进行创新性转化,推出“围炉煮火锅”,很快就吸引了福建省内各地的旅客慕名前来“打卡”。泉州市民沈琳琳在手机上看到了“围炉煮火锅”的视频后,马上就被“种草”了,特地从泉州市区到云龙谷体验。在她看来,这种方式“好吃好玩又出片”。

“元旦以来,接待的游客上百批次、达1000多人次。现在体验‘围炉煮火锅’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预约。”云龙谷景区负责人童宝锃说。放眼望去,景区草坪上的10多间茅屋,处处升腾着围炉的热气,印证着“围炉煮火锅”的高人气。

“这么冷的天,太适合围炉煮茶、煮火锅了。下午先和家人一起煮茶聊天,晚饭再围在一起吃火锅,不出门也能享受一个惬意的周末。”市民蔡婷婷在手机上打开购物软件,细细挑选在家的“围炉”工具——茶韵侧把壶、白瓷烤奶侧把壶、花瓣茶韵杯、南瓜小茶壶、陶瓷鸳鸯锅、电陶炉、烤网……这一波寒风吹热了“暖经济”,消费者在家“围炉”的需求也随之上涨。在某知名购物平台上,销量超过万份的“围炉”商品链接比比皆是,有些甚至超过20万份。

在抖音、大众点评、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围炉煮火锅”的热度居高不下。据记者观察,在泉州市区一些人气火爆的火锅店里,店家不再选用电磁炉,而是用上了炭炉和电陶炉。传统“围炉”的烟火气成为年轻人们“打卡照”里的主角,在与“围炉煮火锅”相关的帖子下,最常见的留言便是“这家在哪?”在泉州市区一家推出“围炉煮茶”和“围炉煮火锅”优惠套餐的店内,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炉”的热度持续高涨,两个月内单在线上就卖出了3000多份“围炉套餐”。

陶瓷企业为“围炉”贴上泉州标签

“围炉”火遍全国,使用的器具中,从炉到罐,从壶到锅都离不开陶瓷。德化的陶瓷企业自然早就嗅到了“网红消费”带来的新机遇。

“我们要干到农历廿五。”福建省德化县小杯故事陶瓷有限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苏智璇介绍,目前,公司70米的隧道窑仍在加足马力生产,每天有30车的“围炉”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甚至走到了东南亚。2022年,小杯故事从外贸出口向内销转型,当时,刚火起来的“围炉煮茶”让公司抓住了新商机。炭炉、罐、壶、耐热煲……目前公司常规生产的产品一共有100多种,年产值达到了2000多万元。去年底,“围炉煮火锅”火了,公司也紧跟热度,推出了陶瓷鸳鸯锅等煮火锅的器具。

在苏智璇看来,“围炉”是真的火了。“去年,有户外品牌来找我们定‘围炉煮茶’和‘煮火锅’的器具,一个炭炉、一个砂锅、一个奶罐的便捷套装很受欢迎,可以在露营时用。”

以往“围炉”多以炭炉为主,随着消费者在家“围炉”需求愈加旺盛,福建省德化县德瓷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一款适合在室内“围炉”的电陶炉。陶瓷打造的外形里“藏”着电炉,加上烤网后,与炭炉一样,“返璞感”十足。该公司负责人林碧灿介绍,在居家使用时更具“安全感”电陶炉推出后就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马上就成为爆款。去年年底的两三个月间,就卖出了近6万台。

在林碧灿看来,“围炉”的热度今明两年还将持续。做好产品创新,让产品更“贴心”是抓住商机的“王道”。比如,今年有一款新式的悬挂式吊炉煮茶器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茶壶挂在吊钩上,可以随意调节与电陶炉之间的距离,烤网上能烤能煮,功能多样。

记者了解到,目前,德化共有10多家企业打入了“围炉”领域。通过“网红现象”,作为全国最大陶瓷茶具产地的德化探索到了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在以外贸出口遭遇“寒冬”的当下,德化陶瓷企业通过“围炉”这把火迎来了扩大国内市场的新抓手。

泉州“年兜日”

家人齐“围炉”

这两年,“围炉煮茶”和“围炉煮火锅”火了。在城里的年轻人看来,这是一件新鲜事,其实,泉州自古就有“年兜日”“围炉”的习俗。

除夕这一天,被泉州人称为“年兜日”。年兜夜,全家人要一起“围炉”吃火锅。以骨汤为底,拜神祭祖的炸物和食材一起放入锅中,醋肉、排骨、肉丸子、腐竹、豆腐、芋头、白萝卜等煮成一锅大杂烩,就是泉州味道的“围炉火锅”了。早年,泉州人围炉也用炭炉或铜锅,在“年兜日”热热闹闹地起火生炭,全家大小都期待着一顿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后来,大家用上了卡式炉,如今,电磁炉和电火锅最普及。

有趣的是,泉州人“围炉煮火锅”的渊源可是大有来头的,“中华火锅第一人”就来自泉州。生于南宋绍兴年间的泉州人林洪对饮食颇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供》和《山家清事》,收录上百道菜肴做法。有一次,林洪到武夷山拜访隐士时遇天降大雪,偶然猎得一只兔子。他起火生炭,架起汤锅,将兔肉切成薄片后在滚汤中烫熟后加蘸料食用。这种吃法,汤汁沸腾如白雪,兔肉鲜红似晚霞,因此被取名为“拨霞供”,也是历史上最早的火锅。

上了火锅,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在欢声笑语中享用丰盛的年夜饭。“围炉煮火锅”饱餐后,泉州人还会全家围坐在一起泡茶,也有“围炉煮茶”的味道在了。一泡铁观音、一碟瓜子、几个芦柑,一边畅聊过往,一边畅想未来,祝福家人朋友在未来的日子里吉祥如意……在“围炉”中,泉州人迎来充满希望的新一年。(李菁 林婉清 许华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