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一壶黄酒,在寒冷的冬日里,酒气氤氲,三五好友,把酒言欢,不醉不还。
福州地区特色传统黄酒品种又名青红酒,被誉为闽派黄酒的正宗。在福州,谈起黄酒,就会想到长乐玉田镇东渡村独有的黄酒酿造技艺。东渡村的黄酒以红曲为酵,选用上好的糯米,配以甘甜的井水,以古法制作而成。只一口,便叫人流连忘返。
近日,记者来到玉田镇东渡村,见到了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长乐黄酒酿造技艺”传承人陈启勋,与他聊聊这口独属于福州的味道。
始于清光绪年间
百年来坚持古法酿造
还未瞧见酒缸,在院子里便可闻到阵阵黄酒醇香的气味。陈启勋介绍,长乐黄酒酿造的技艺始于清光绪年间,由东渡村陈启勋高祖陈子言公手上开始,至今已历经百年。
今年64岁的陈启勋打趣道,酿酒对于他们一家而言,就像做饭一般是一件平常事,他自己可谓从娘胎里就开始接触黄酒技艺了,“听母亲说,我出生还未满月的时候,父亲就会用筷子头蘸一点黄酒放在我的嘴边尝尝味道,我十来岁的时候,就能喝整碗的黄酒了”。
陈启勋从小跟随祖父、父亲接触酿酒技艺,不断传承研究酿酒工艺,始终坚持古法传统工艺酿造黄酒。“只有古法传统的工艺才能将黄酒的特色五味,酸、苦、辣、涩、甜做到极致。”上好的黄酒酿造,对天气、气温的把控也很考究,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基本上选在秋天一过,且温度在25℃以下酿酒刚刚好,否则发酵不全或太过,都会影响酒的品质,甚至容易导致发酸。同时,酿制用水最好采用井水,每逢酿酒之时,陈启勋都要驱车前往村头水井运水。“用机械酿造的黄酒,是处于非自然的恒温状态下制作而成的,相较于纯手工酿造,少了些许大自然赋予的独特味道。”
传承酿造技艺
让福味走向世界
酿造黄酒之时,陈启勋都忙碌个不停,只为这一口纯正的福州味道做足准备。每年酿黄酒前,陈启勋都会准备七八百斤糯米,再按照10斤糯米配1斤红曲、兑15斤水的比例,将红曲及蒸熟的糯米饭加入坛中搅拌均匀。“需要注意的是,坛子里一定要留存空间,供发酵使用,过三四天搅拌一次,再过七天进行二次搅拌后封好,放置约两个月,等酒汁完全发酵沉糟后,过滤装坛。”
紧接着,再用粽叶、牛皮纸、麻绳绑紧封口后,上红泥包裹密封,再用谷壳加热煨酒约至60℃并保温36小时,然后再贮藏。“这前期的工艺一般都需要三个月,然后再把这些酒缸贮存在阴凉的地方,大概三年时间,黄酒的口感就会特别正宗香醇。”
陈启勋说,酿酒的味道是否纯正,全凭借酿酒师傅的手艺与经验,而如今愿意沉下心专心去传承传统酿酒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白酒、啤酒的市场冲击了黄酒,大家的注意力也慢慢转移到别的酒上,淡忘了这口福州独有的味道。”有着福州胃的陈启勋说,自己这么多年仍能坚持传承的最大动力就是因为他爱喝酒,“几十年来,每天喝黄酒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了。黄酒和海鲜是绝配,福州人爱吃海鲜,海鲜多性凉,正适合饮用性温的黄酒,温一壶黄酒,暖胃活血,让人感觉非常舒服。”这些年,陈启勋走南闯北,传统黄酒的酿造技艺也被他从长乐带到了中国香港,又带到了海外。
1998年,为了保住传承千年的古法老味道,陈启勋选择回到家乡,在长乐玉田镇东渡村开设长乐黄酒酿造技艺传习所,长期开展长乐黄酒酿造技术传习活动。为了让这项非遗文化能够继续焕发光彩,从前的传习所如今已经成为了福州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仍然免费向爱好者传授黄酒酿造技艺。“这是我们福州人才懂的福味,虽然传承的道路很辛苦,但我很乐意坚持去做,希望未来的某一天,福州长乐的黄酒可以走向世界。”(林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