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是葡萄集中产区,葡萄种植面积26万多亩,年产量40万吨,总产值30亿元。近年来,临渭区聚焦省委、省政府“3+X”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以建设美好生活示范区为引领,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通过实施政府推动、园区引领、科技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力支撑等措施,使“临渭葡萄”荣登全国果品榜第49位,品牌价值超20亿元,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良好态势,渭南葡萄产业园则被授予“中国—中亚农业合作中心果蔬生产示范园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基地”等称号。
优化产业链条
标准化生产加快步伐
“我们探索出‘科研+企业+农户+基地’的新型经营模式,发展葡萄产业合作社100多家,年产葡萄8000余吨,价值达105亿元。”7月24日,渭南葡萄研究所所长王俊录自豪地说。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保护工作,临渭区按照“突出特色、适度规模、提质增效、做强品牌”的思路,着力打造生产、示范、科研、文旅相结合的渭南葡萄产业园。
“园区建有高标准葡萄示范基地3000亩、2万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育苗工厂、鱼菜共生基地、农业智慧控制中心、万米葡萄长廊、三贤酒庄、冷链物流交易中心,形成了以生产、技术、物资、销售等服务为一体的葡萄特色产业链。”王俊录说。
除此之外,临渭区不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把农民嵌入产业链,真正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葡萄产业是渭北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临渭区有见庄、梁张、三畛等50多个葡萄种植专业村,50余个百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园,约15万名群众依靠葡萄产业致富。
发挥科技引领
智慧种植赋能产业发展
“现在,棚里的温度、湿度都不用我们管,全是智慧农业控制中心电脑控制调节。这不仅节省了劳力,还提高了葡萄产量和品质。”7月24日,临渭区葡萄种植户张学香高兴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渭南葡萄产业园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进设施栽培、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葡萄避雨栽培等先进技术,应用关键性新技术30多项。
园区建设的智慧农业控制中心,是自动监管葡萄生长全过程的设施栽培管控平台,集成了实时监控中心、设施环境调控系统、水肥(药)管理系统、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与品牌保护系统,不仅可以对设施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雨量、土壤温湿度等生产环境参数和现场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和定时采集、分析,还能对大棚通风窗、环流风机、电动卷膜机等设备进行自动控制,智能调控温度、光照、水分、养分。
“水肥一体化设施有效提高了水资源以及土地利用率。‘数字电子防伪标签’还可以直接获取产品溯源信息并进行验证,大大提升了葡萄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王俊录说。
延链补链强链
优质产品促提档升级
作为全国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临渭葡萄早、中、晚熟品种有200多个,并且均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准。高品质的果实为葡萄产业链提供了有力支撑。产业园内三贤酒庄的建立,不仅延长了临渭区的葡萄产业链,也标志着该区的葡萄产业由农业种植向工业加工方向转变。目前,该酒庄开发出葡萄酒、葡萄酵素、葡萄醋、葡萄干等精深加工产品26种。
与此同时,临渭区扎实推进文旅融合,致力于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游览体验。20万亩葡萄景观长廊成为该区一道亮丽风景线。
目前,临渭葡萄已初步形成一产设施标准化、二产加工现代化、三产业态专业化的葡萄全产业链体系。临渭区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梁少飞 胡洋 赵依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