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道真自治县围绕“菜县菇乡”农业产业定位,依托自然、生态环境等优质资源,引进福建、浙江等地的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让小菌菇长成了富民大产业。
初冬时节,道真自治县隆兴镇浣溪村食用菌园区内,一座座标准化的食用菌大棚错落有致分布在山间。村民张翠霞的香菇大棚里,已经有不少菌包冒出了菇头。正值出菇的关键环节,张翠霞不敢怠慢,请来了技术人员讲解现阶段的育菇要领。“香菇丰收后,3个大棚能带来五六万元的收入。”张翠霞说。
张翠霞告诉记者,她的菌棒由公司提供,拿过来就可以开袋出菇,每天还有技术员来指导。张翠霞口中的公司,是2016年道真自治县引进的两家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之一的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已辐射带动道真10多个乡(镇)1万多人参与进来。
道真自治县引进的另一家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旺公司”)则是采取全工厂化的生产模式,专攻杏鲍菇生产。走进贵旺公司的制包车间,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制包机生产线马力全开、加速运转,上料、拌料到装袋,一个个成型的菌包一气呵成。
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不仅大幅提升了效率,还让菌包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菌包制作、灭菌等环节由机器操作完成,菌种的培养、菌包的接种也由智能化生产线全程“代劳”。完成接种的菌包会被送到全智能控温、控湿的培养房中,菌丝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发育成熟后,再转入育菇车间,经过50多天的生长后就能采摘了。
同时,道真自治县还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食用菌产业发展,强调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环保一个也不能落下。“制作菌包的原料取材于当地木材加工厂的边角料、锯木灰等,待到采菇结束后,菌包还可以制成生物质有机肥,用于种植水果、蔬菜。”该公司综合生产车间组长王加勇说。
目前,贵旺公司年生产杏鲍菇已达8600万棒左右,年产量5.5万吨,年产值3.6亿元。
丰富的产品种类、工业化的生产流程、上规模的产能让道真在食用菌行业竞争中优势明显,正朝着“西南第一,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目前,全县食用菌品种主要有杏鲍菇、鹿茸菇、香菇等8个。2023年投放菌棒1.7亿棒,产量6.5万吨,产值6亿元,到‘十四五’末预计年投放菌棒3亿棒,产量18万吨,产值15亿元以上。”道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永奇说。(谢捷 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