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继“远嫁”四川旺昌、移栽酒泉火箭发射基地、种子搭乘神舟十六号出征太空后,仙居杨梅再一次走出去,赴上海进行品牌推介。在网上,“中国杨梅60元一颗出口迪拜”“凌晨3点的杨梅山全亮了”等话题屡上热搜……如今,“仙居杨梅”已成为价值24.98亿元的区域公共品牌。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仙居杨梅在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和品牌价值、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等方面均属全国前列,不仅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仙居杨梅栽培系统还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仙居杨梅叫好又叫座,口感是关键。改善口感,仙居最先靠的是“外援”。仙居从黄岩引进东魁品种试种,引苗、育种、嫁接……在农技专家和梅农的共同努力下,东魁品种在仙居安家,茁壮成长。
品种好固然重要,但能否吃上这一口最佳风味,还要“看天吃饭”。娇弱的杨梅在授粉、坐果、果子成熟等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受天气影响。
与天气抗衡,仙居凭的是科技的力量。一周前大多数梅农还在准备荸荠种杨梅上市,仙居乌岩山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铭程已为自家东魁杨梅的采摘、发货忙得团团转。在乌岩山间,最亮眼的莫过于一座座闪着淡蓝色光芒的“暖房”,里头挂着的是已成熟的东魁杨梅。“棚子里杨梅上市早、品质高,相比露天杨梅,售价高出不少,一斤能卖到上百元。”
朱铭程介绍,“暖房”中可控水、控温、控湿,相比平均果重22克左右的东魁杨梅,“暖房”杨梅可达28克,甚至30克以上,“最关键能在杨梅成熟期避开梅雨季,品质绝对有保障”。
仙居杨梅出圈有天时地利的加持,更有人的精心呵护。3月保花,5月疏果,7月养护……而后,枝条修剪、土壤管理,样样有门道;营养供给、病虫防治,事事需工夫。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绿色栽培写入村规民约、杨梅护安队巡逻。
为了更好地帮助梅农解决农技难题,仙居还为杨梅产业定制了“亲农在线”应用场景。大数据从“云端”进入“山头”,产区、天气、水肥、销售等信息,让每一棵杨梅树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信息”,也让梅农在山间就能与专家连线问诊、把脉开方。
“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在5亩以下的小户占整体梅农的72%,存在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仙居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将杨梅产业做大做强,仙居发布《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十条》,对引进新技术、规模化种植等情况给予支持,让梅农真正得实惠。
作为一种季节性水果,杨梅果期不长,鲜果最多只能卖3个月。但仙居却将这一季节性水果延长为全年性产业。19家杨梅深加工企业以杨梅为原料,推出杨梅棒冰、杨梅原汁、杨梅酥等产品,打造了全产业链产值超过35亿元的杨梅产业。(徐子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