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菌菇的最佳采摘时间是长到8至10厘米的时候,每年的4至11月是菌菇采摘季,旺季时一筐菌菇能卖到50元。”说起采菇的事儿,和顺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食用菌园区负责人梁瑞忠滔滔不绝。11月22日,记者在和顺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食用菌园区看到,一座座菌棚错落有致;菌棚内,菌棒整齐排列,菌菇长势喜人。
和顺县是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程度深。在脱贫攻坚期,该县实施了41个深度贫困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入巩固衔接阶段,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户“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和顺县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附近打造了和顺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食用菌园区。该项目于2019年底全部竣工,共建设840座标准化食用菌大棚,分凤台、白珍、南关、九京4个片区,并配套完善了水电路、围栏照明监控等基础设施和菌棒制作中心、冷藏销售中心、菌菇加工包装中心、废弃菌棒生物质燃料加工中心等附属设施,建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牵头、生产托管、农户参与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模式,带动搬迁户广泛参与产业发展,通过股份分红和劳务务工,实现稳定增收。
“我们在园区务工,一天能挣100元,一年下来能收入1.5万元。”多年来,秦杨树村村民周娟只能在山里种植玉米、土豆,由于土地贫瘠,收成并不好。如今,搬出了大山,并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就业,她感到无比开心。
和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薛宇军告诉记者,41个易地扶贫搬迁村分别组建了1个户户参与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41个合作社以资产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和顺县和之钰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并以委托经营管理的方式,聘请了管理运营团队,制定了生产经营方案,保障了生产组织、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经营管理工作。今年,园区共投资1300万元种植菌棒,实现了满负荷生产。食用菌产品获得GAP认证、有机认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远销广州、北京、郑州、石家庄、太原等地。
为了保障搬迁户稳定增收,公司通过优先招聘搬迁户劳务务工、培训上岗等形式,变“搬迁群众”为“职业农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去年,带动县内务工就业200余人(次),其中搬迁户46人,人均务工年收入达1.2万余元。除劳务务工外,公司除把年终种植总收益预留50%作为下一年度的生产流动资金外,剩余部分全部分红给搬迁户,去年股份分红户均1000元。
“我们还鼓励搬迁户组建劳务服务队,松烟镇牛郎峪村的村民王瑞军、义兴镇南沟村的村民白篆梅、义兴镇下虎峪村的村民李敏,分别组建了3支劳务服务队,承包了园区的采菇工作。特别是王瑞军组建的劳务服务队达到了30余人,其中搬迁户22人,劳务工资年收入达50余万元,人均可增收1.6万余元。”梁瑞忠介绍道。
“稳得住、有就业还不够,还要让小小食用菌带领搬迁户走上致富路,走出新希望,让大家收入更多,生活更有品质,不出远门就有钱挣。”说起发展食用菌产业助农增收,薛宇军底气十足。(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