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传统手工挂面进入销售旺季。在叶集区三元镇沣桥村安徽台家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无尘风晾车间,工人们尤为忙碌,鸡鸣起身,盐水和面,分面、搓条、挂架、抻面,在灵活的拉抻下,原本只有几十厘米长的面条变成了两米多长的细丝,根根竖立,丝丝分明,散发出面粉的清香。
手工挂面不仅是老少皆宜的餐桌美食,也因“和顺”“长寿”“思念”等不平凡寓意,成为潜移默化于生命里的乡土情思。叶集手工空心挂面历史悠久,曾被列为皇家贡品。如今,作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其不仅热销全国,而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产业,以千丝万缕,铺就了一条“富民”坦途。
一把正宗的空心挂面,必须具有条细心空、手感光润、直而不折、久煮不煳、光筋爽口等特点。因此,赋予挂面诸多优点的关键,在于其制作工艺,所谓“妙在空心中,奇在手工处”。在叶集,提到空心挂面,大家都知道三元镇沣桥村的台建成。作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叶集手工空心挂面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台建成自幼跟随父亲、爷爷学习制作手工空心挂面,每一道工序,他都烂熟于心。“盐和水的比例要把握好,天气条件也非常关键。独特之处是面细如丝,丝中有微孔。原因在于面体经多次发酵,晾晒过程中面的表层渐干定型,内部仍然潮湿,挂面由内向外收缩,形成空心状态。”在无尘风晾车间,台建成信手拈出一根挂面介绍道,“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就进入了做挂面的繁忙时节,订单就开始多了起来,多数销往江浙沪等地。”
在沣桥村,有着手工空心挂面制作技艺的村民不在少数,在传承人的发掘和改进下,制作技艺得到充分发展。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该村立足实际,坚持双管齐下,一方面紧紧围绕非遗传承主题,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挂面村)建设项目,做好空心挂面制作等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另一方面融合一二三产发展思路,把空心挂面等非遗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化设备的有机结合,改良和创新产品长效发展,把代代相传的空心挂面加工技艺,优化发展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化的乡土文化产业。同步建设乡愁文化园和电商孵化基地,延伸拉长上下游链条,促进优质产品销售,推动配套行业集聚协同发展,加快实现沣桥产品走出去和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
“一把挂面”从家乡味道变成了“致富法宝”。叶集手工空心挂面也走上了一条品牌化、市场化、产业化的焕新之旅。(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