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部分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和利润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盈利能力减弱。
被誉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零售板块虽依然优势明显,但中间业务收入承压。上半年,该行大财富管理收入197.79亿元,下降23.47%。而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营收则由去年同期的439.97亿元下降至434.64亿元,占比由41.4%下降至39.9%。
“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信贷业务主要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小微企业贷款、消费贷和经营贷相对较好一些,住房消费贷相对更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采访时称,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零售信贷规模增长速度较低,还导致不良贷款压力增加。中小银行以服务零售客户为主,面临的压力较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认为,目前零售业务遇到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包括收益率下行,居民消费支出意愿低迷导致业务增速放缓,以及零售业务资产质量呈下降趋势等。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零售业务增长出现放缓迹象,多家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和利润占全行的比重有所下降。同时,当前零售业务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良风险,部分银行的零售业务出现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的情况,但总体风险可控。银行有能力通过优化客群结构、适当调整信贷策略、提高风控水平等手段,将零售业务的不良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四季度,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预计宏观政策将加大支持力度,如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降低失业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等,这些措施有望促进银行零售业务规模增长和风险防范化解。
“未来预期方面,银行可能会调整零售业务模式,从依赖传统存贷业务向更多元的服务模式转变,如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等。”叶银丹说,银行将加强零售业务的风险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零售业务的资产质量。预计银行会加大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谈到中小银行如何看待零售业务滑坡,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中小银行是否应该继续转型发展零售业务,取决于其自身的核心资源、客观条件和市场环境。如果银行在零售领域有明确的优势和战略规划,且能够有效管理风险并提供有竞争力的服务,那么继续转型零售是可行的。
叶小杰称,中小银行发展零售业务可以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明确市场定位,专注于服务特定群体,如小微企业、农村市场等,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客户体验。三是强化风险管理能力,通过精细化的风险评估和贷后管理,控制不良贷款率,确保资产质量。
在娄飞鹏看来,中小银行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定位,把发展零售业务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在具体举措上,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加强对市场和客户的调研,对客户开展细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同时,用好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和金融服务体验满意度。
“中小银行在转型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如传统经营模式的制约,数字化能力的不足,全渠道协同能力不强,产品创新受制于风险管理和科技支撑能力等。”对此,叶银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深化地缘优势,做精本地服务。中小银行应充分利用对本地市场的了解,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本地客户的需求。包括调整信贷投放额度、瞄准客群、延展生活场景、优化利率定价策略等,形成本地业务生态系统。
第二,确立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战略。中小银行应避免与大银行直接竞争,要寻找自身特色和优势开展错位竞争,如专注于为本地小微客户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占据细分零售领域的制高点。
第三,构建数字和传统全渠道体系。中小银行需要将传统渠道和数字渠道有机结合,形成协同互动和优势互补的新格局。这包括推动存量网点向智能化、标准化服务转型,以及构建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直销银行等多元化数字渠道。(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