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曹巨金40年辛勤耕耘挑战大豆亩产新纪录

2020-04-02 15:53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朗朗

走进位于绥化市宝山路36号的绥化市北方大豆研究所陈列室,屋内沿四周墙壁放置的数百株大豆植株样本令人目不暇接。“你看这株是从下面开始分出了三个杈,而旁边那株是靠近顶端分出三个杈,我叫它菊花头。这里有几百株豆子,你看起来可能觉得都差不多,但我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品种,因为这些豆子都跟我的孩子一样,是我一点点看大的。”拉着记者边看边介绍的正是已经70多岁的绥化北方大豆研究所所长曹巨金,每拿起一株豆子,他的脸上都露出自豪和宠溺的神情。四十多年来,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曹巨金始终奋战在高产大豆品种改良培育工作的第一线。2018年,他培育成功的超高产、高蛋白苗头性品种陆续推出,当年通过省审定品种的金臣2号和金臣1885,测产时亩产均达500斤以上。

受家庭影响,曹巨金从小就对育种有浓厚的兴趣。二十多年前,为了能育出高产大豆,他扔下家中的三个儿子,辗转于甘肃、内蒙古、辽宁等地进行新品种培育。十年前,曹巨金来到了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当看到这里黑黝黝的土地和大面积的大豆时,他决定在这里扎根,并在我省北安、黑河、牡丹江、哈尔滨等多地相继开辟试验田,孜孜不倦地进行高产大豆品种改良培育工作。

2013年大年三十,曹巨金在齐齐哈尔火车站旁边一个小旅店花十五块钱租了一个小房间,准备在这儿度过除夕。想到自己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效,产量已经稳定,刚过零点,思乡情切的曹巨金忍不住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接起电话的二儿子第一句话竟然是“爸,你还活着呢。”原来,因为怕被三个儿子找回去,多年来曹巨金一个电话都没有给家里打过,家里人都认定他一定是已经不在人世了。

直到今天,曹巨金还坚持无论风雨,都会到地里站上十多个小时进行操作、观察、记录,为了能节省时间,中午就在地里就着随身携带的白开水吃口馒头、包子或者盒饭。时刻不离手的一根一指多粗的木棒,看似拐棍,其实却是看豆子时用来拨开叶子的工具。说起能坚持到今天的原因,曹巨金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八九千万吨的大豆,如果我们自己的大豆每亩能增加三分之一的产量,就能解决很大问题。“我今年已经70多岁了,党培养了我这么多年,我才有今天。为什么还要这样操劳?就是为了让中国人能挺起脊梁骨,能有底气。咱也有能突破400斤、500斤、600斤的大豆!”曹巨金还说,这一路走来,他碰到太多的知音和贵人,总是在关键时刻给他送来“一个能救命的馒头”。曾经有人以合作形式拿出500万元支持他继续搞研究,但头一年的种子不能卖,全部回收留下一年继续种植,等于第一年500万元投了进去,看不到回头钱。“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我必须把这件事做成,否则对不起大家。”

2018年初,绥化市市长张子林听说了曹老师培育的大豆能达到亩产500斤以上的消息后,立刻找到了曹老师。在亲眼看到了一株株结满豆荚的豆秆后,他立刻把引进这一大豆科研所作为振兴绥化大豆产业的重要一环提上日程。

2018年10月,绥化市北方大豆研究所正式成立。绥化市为该研究所落实政策性支持资金45万元,提供办公场地1000多平方米,其中配有大豆生理化及种质改良实验室1个,大豆品种展厅2个。提供繁育试验基地25公顷,并在绥化十个县市区都设立了示范区。

走进宽敞明亮的大豆品种展示厅,曹老师告诉记者,来到绥化后,他不再为其他的琐事操心,一心一意搞科研,所以整体状态非常好。今年,他在25公顷基地上种下了7291个品种的大豆,可谓毫不保留的将这四五十年的心血和研究成果全部展示在了绥化的土地上。“因为基地全是岗地,所以今年的年景对我基地的大豆来说,可谓是雨水调和,这7000多个品种种下去,能出来的好品种会更多。所以我每天在地里十几个小时都不觉得累。以前亩产400斤就是我国大豆的瓶颈了,但现在在我的地里,亩产超过700斤、800斤都有。”曹巨金喜滋滋地说道。绥化市农业农村局副处级调研员高金保告诉记者,2018年,绥化市大豆单产245斤/亩。而在北方大豆科研所的示范区里,即使是在青冈、兰西、肇东等盐碱地地区,亩产也达到了400-500斤。

负责帮助北方大豆科研所进行种子销售的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春平告诉记者,曹老师的研究成果已经打破了对高产大豆的常规认识。不但实现了高产,而且实现了稀植。“正常大豆每亩要播约7斤种子、25万株左右,而曹老师的品种每亩仅需4.5—5斤种子、18万株以下,完全实现了‘降本增效’,这对改变我省乃至我国农业整体种植结构,实现大田轮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谭春平表示。

谈到未来,曹巨金告诉记者,在坚持进行大豆繁育的同时还要完成两个心愿,一是想为养育他20年的河北老家盖一个养老院,二是要建一间个人的大豆博物馆,让中国大豆发展史和自己的毕生研究能够流传下去。(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