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促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依法开展,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近日,四川省岳池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经开区部分食品生产企业、超市、农贸、餐饮店、学生食堂等地,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进行调研。
调研组指出,目前,全县现有食品生产单位26家,食品流通单位4130家,餐饮服务单位936家,餐饮具消毒配送中心1家。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履行职责、依法监管、综合治理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初步规范了全县食品市场秩序,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21年以来,全县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理顺监管体制。2014年1月,全县全面启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改变过去“九龙治水”的局面,将工商、质检、卫生、商务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和监管人员进行整合,成立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承担除食用农产品(含种植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种养殖环节外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成立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设10个股室,下设岳池县食品药品监督稽查大队、岳池食品药品检验所、岳池县不良反应监测站3个直属机构和13个下属食品监管所,核定编制138名。县局将稽查大队全体人员下派到各片区监管所,保证每所2-4名监管执法人员,在乡镇、村(社区)建立协管队伍,选聘1200余名协管员,初步构建起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强化宣传教育。县政府及各监管部门注重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以“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为主题,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县食药监局组织了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人员到中小学、乡镇和社区开展知识讲座;县畜牧食品局举办动物卫生监督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会,对畜禽养殖户、生猪定点屠宰场、饲料兽药经营业主、畜禽贩运户等业主开展了集中培训和宣传,并与业主签订《岳池县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县水务局印制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用药指南》《水产养殖禁用药物名录》等宣传培训资料进行广泛宣传;县卫生局通过集中学习和不定期现场指导,开展法律法规、卫生规范、布局流程、技术关键点等业务知识的培训。
严格市场监管。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赋予的职责,依法加强了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日常监管。县畜牧食品局狠抓源头管理,对全县45个检疫申报点及2个公路检疫站要求24小时值班,对全县各生猪定点屠宰场落实专人监管,派驻官方兽医24小时值班,定期开展“瘦肉精”监测、饲料兽药专项整治、畜产品抽检,严格落实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县水务局按照省市县部署,开展了“水产投入品专项检查”和“打击非法添加及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等专项整治行动;县卫生局组织卫生执法人员每季度对集中式餐具消毒服务企业的消毒餐饮具进行抽检,督促企业落实消毒措施,确保消毒质量;县质监局专项整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打击在食品生产加工中的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县食药监局以“亮剑行动”为抓手,开展肉类及肉制品、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食品、白酒、中药饮片等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农村“坝坝宴”的申报、备案和指导工作。
调研组认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意识不够深入。食品生产和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产业总体水平较低,生产规模较小,分布较散,管理较乱,环境较差。如全县白酒行业仅有岳池特曲和新场(谦乐)白酒具有“生产许可证”,大多数企业和小作坊不具备生产资质,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学校周边售卖凉食的流动摊贩,苍蝇成群,消费对象大都为在校学生,卫生状况堪忧;有的零售店铺不坚持索证索票,进货台帐不规范,给源头追溯造成障碍。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对食品安全的辨别能力较低,安全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为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市场。大多消费者更注重食品的色、香、味等外在因素,而忽视了食品营养等内在因素,如明知道熏烤食品的卫生状况不达标,但还是很多消费者趋之若鹜。部分食品安全执法人员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不强,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乡镇、村(社区)聘用的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都是乡镇机关或卫生院等其他单位人员兼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专业知识缺乏,致使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协管员、信息员的监管作用。
综合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责、开展日常监管仍然是条块分离,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综合组织协调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比较乏力,在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中,涉及食药监、农业、畜牧、水务、卫生、质检、工商、经信、商务、公安等多个部门,环节多,链条长,各职能部门大多是独立执法,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不够畅通、动作不够协调、资源不能共享、标准不够一致等问题,有时遇到棘手问题或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边缘地带,监管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互相推诿的现象。虽然相应的监管协调机制已经建立,但在某些食品检测手段、处理定论的职能不易划分,几个部门都管都管不了,仍会出现“龙多不下雨”的局面。涉及到监管权的环节,存在各职能部门重复管理,交叉执法,导致食品安全执法出现混乱,也加重了经营者的负担。全县已经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但相应的职能调整还未能全部调整到位。
日常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检测能力有限。目前,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大多成员单位都有自己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而真正获得计量认证,能够出具有法律效力检测结果的却不多,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大部分检测都得到省市完成,往返的交通费不算,仅每批次的检测费用都在千元以上。监管面不宽。目前,全县还未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除畜牧部门对在生猪定点屠宰场的猪肉进行抽检外,全县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农、畜产品未经任何检验或“蜻蜓点水”式检测就进入百姓家直接食用,特别是人们比较喜爱的豆芽、豆腐及其制品、腌制品的质量很少抽查。在餐饮服务行业,餐厨垃圾的处理存在监管盲点,绝大多数餐厨废弃物用于养垃圾猪和自由排放,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执法力度不够。有的食品生产及经营者缺乏“道德底线”,受利益驱使,对相关法律法规置若罔闻,尤其是小摊小贩,以“谋生”为由不服监管,教育警告无效,违法成本低。
监管保障能力严重不足。人员配备不足。食品安全监管面宽点多战线长,特别是城区监管范围在逐渐扩展,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较为严重。县食药监局核定编制138名,目前在编在岗仅71人,到岗率为51.44%,离省市要求的80%到岗率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办公条件有限。根据全市标准化食品药品监管所建设计划,到今年年底,全市50%的食品药品监管所要建成标准化监管所,全县今年任务为7个,而13个片区监管所办公场地均为租赁或由乡镇政府调剂,无交通设备,开展执法工作只能靠租车,执法效率大打折扣。
调研组建议,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将《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纳入普法规划,相关职能部门及各乡镇、村(社区)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不仅要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更要将识假辩假的能力传授给群众,提高自觉抵制不安全不健康食品的能力,强化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减少“三无食品”、劣质食品以及有毒有害食品的生存空间。切实做好即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将食品生产及经营者纳入诚信管理,在县电视台开辟曝光专栏,对违法生产和经营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引导食品生产及经营者承担起社会责任,自觉遵纪守法,保证食品安全。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向全社会公布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生产和经营假劣毒食品的人进行重奖,通过教育培训,树立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加强协作配合,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县政府要健全和完善统一协调和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借食品安全机构改革之际,参照县安办的职能和运作机制,强化完善食品安全办公室职能,建立食品安全例行会议制度,真正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提高食安办的综合协调能力。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国务院条例和上级食安办要求,加强各有关监管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使各部门既有分工、又通力协作,真正做到监管职能无缝衔接,职责责任明确清楚,各个环节协调推进。进一步落实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对执法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玩忽职守、包庇纵容、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建立健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进监管重心下移,成立乡镇食品安全协调议事机构,重点落实乡镇政府、村(社区)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协管员、信息员的职能作用,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构建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
建立长效机制,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总结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积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与食品安全法的衔接,着力推进农牧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坚决打击坑农害农的农资违法经营行为,把好食品生产的源头关,认真实施食用农产品准入制度。依法严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准入关、产品质量检验关和产品出厂关,特别是要加大对豆制品、腌制品等食品生产小作坊监控力度,杜绝不合格食品流向市场。加强超市自制自售熟食部和前店后厂食品加工销售小作坊的监管,消除食品加工环节的监管空白。进一步强化对餐饮服务单位等级量化管理,切实规范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操作行为和服务行为,加强对餐具消毒服务企业的检查检验力度,引导和推进餐具集中消毒企业的提档升级,消除二次污染的隐患。定期对校园周边小店、夜市大排档、流动摊点进行集中整治,努力营造校园食品安全消费良好环境。严厉打击食品生产流通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黑作坊”、“黑窝点”、“黑摊贩”,做到“零容忍”,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安全监管保障能力。切实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按照市上要求,专项预算食品(含药品)抽检费用不少于50万元;借鉴华蓥市经验,从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中划块,按乡镇协管员180元/人.月、村(社区)协管员120元/人.月的标准核拨到各乡镇,各乡镇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发放工作经费,片区监管所负责业务指导。着力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在今年下半年的公招考试中再增加一定数量的考录计划,充实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同时在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中选调相关专业人员,不断充实人才队伍,通过不断完善充实,力争到年底,人员到岗率达到80%,每个基层片区监管所人员达4-6人。积极解决办公条件差的问题。积极调剂解决县食药监局下属监督稽查大队、食品药品检验所和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和城区三个监管所的办公场地问题,在各乡镇通过划转“两所一庭”和计生服务站的办公用房解决基层片区监管所的办公场地问题。同时,随职能调整,将工商局的快检设备移交到食药监局分发到各片区监管所,不足部分安排专项经费补齐,并分别配备微型面包车或摩托车一辆用于开展执法工作。(陈宏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