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不仅可以促进肠道中钙和磷的吸收,帮助钙质沉积到骨头上,维持骨骼正常新陈代谢,还可以维持肌肉弹性和力量,影响到血液中钙离子的水平,调节心脏功能,辅助调节免疫功能,影响身体内分泌。
缺乏维生素D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日照不足,由于大气污染、雾霾,人们户外活动少,寒冷天气穿着厚衣服;二是摄入不足,由于饮食习惯、饮食结构、饮酒等造成;三是人的机体处于疾病状态,如慢性肾衰竭,肝脏、肠道疾病,服用特定的药物如抗癫病药,神经性厌食、营养不良。
维生素D是个宝,缺了它可不得了
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孕期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不好,致使胎儿骨骼及牙齿发育不良、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低钙惊厥,出牙晚、牙齿不齐,严重的还可导致先天性喉喘鸣、婴儿水肿、免疫功能下降等。婴儿和儿童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患佝偻病和骨软化病的风险;老年人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老年人肌肉萎缩,维生素D不足,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出现以下情况的儿童需要检测维生素D:未补充维生素D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未补充维生素D的6个月以上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生长迟缓、大运动发育迟缓;血清生化指标异常(碱性磷酸酶、血清磷);慢性肠炎腹泻患儿;儿童癫病长期使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儿童哮喘长期使用茶碱类;肺结核长期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儿;肥胖症儿童。
如何科学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
90%维生素D来自皮肤晒太阳,但需要安全晒。不建议通过长时间日晒来获取维生素D,因为UV-A(315nm—400nm)太阳光会引发黑斑;UV-B(280nm—315nm)太阳光能合成维生素D,但也可导致晒伤;UV-C(100nm—280nm)太阳光被臭氧层吸收。过度日晒会增加产生皮肤问题的风险,例如皮肤癌;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弱,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的效果欠佳;小于6月的婴儿应避免阳光直射,可选择适当的日光浴地点,如稀疏的树荫下。
食物中的肉类、蛋类、奶制品、橙汁、深海鱼、鱼肝油和添加了维生素D的谷类都是非常好的来源,尤其是日晒后的香菇、沙丁鱼、适量动物肝。但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低,还需要适当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补充维生素D会中毒吗?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出现中毒,有些患者需要补充大剂量才能够补足每日所需,但需要密切监测;重度维生素D中毒容易出现在不当使用维生素D制剂,尤其是长时间大剂量摄入,中毒症状主要是引发高钙血症,出现意识模糊、多尿、烦渴、厌食。
特殊人群补充维生素D
孕期维生素D补充。预防维生素D缺乏从孕期开始,母亲孕晚期最容易缺乏维生素D,因为孕晚期胎儿生长旺盛。维生素D与钙合剂同时满足孕期钙和维生素D的需要,推荐孕晚期:剂量800—1000IU。哺乳期维生素D补充:推荐最低每天400IU,保证母亲的基本需要;如果缺乏可以补充1500—2000IU/天,而具有维生素D缺乏高风险者可耐受上限是10000IU/天。
婴儿维生素D补充。婴儿(纯母乳喂养)维生素D需要量,婴儿从母乳中仅仅获得母亲摄入量的10%,建议孩子独立补充,上限1000IU。6个月以上婴儿可以进行日光浴,及时添加富含钙的辅食,不晚于生后26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800—1000IU/天,连用1~3个月后改为400—800IU/天。
中老年人维生素D补充。建议评估饮食中维生素D的摄入情况,对于50岁以上、维生素D缺乏中等风险的老人,维生素D每日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IU;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及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维生素D3每日摄入量为800—1200IU,严重缺乏维生素D及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使用活性维生素D补充常用α-骨化醇和骨化三醇,需要监测控制血钙,防止出现高钙血症。严重骨质疏松的老人需要定期根据维生素D监测来调整治疗剂。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多种营养元素同服,避免多次服药提高依从性,避免钙铁锌互相影响吸收。(覃丹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