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受到很多市民朋友喜欢的水果之一,葡萄种类多,吃起来口感丝滑、汁水充足、香味馥郁。不过“葡萄皮上的白霜是不是有害的脏东西?”“无籽葡萄、大粒葡萄是不是打了药?吃了会不会对人体有害?”……好吃的葡萄身上“非议”可不少。本期,江苏省农科院葡萄创新团队王壮伟研究员就带领大家在葡萄藤下去伪存真,为葡萄正名。本栏目由江苏省农科院科普创新团队指导,并得到安利纽崔莱的支持。
葡萄皮上的“白霜”一定要洗干净吗?没必要,这是对人体有益的天然果粉
不少紫黑色、紫红色的葡萄皮上都有一层白色的粉末,会不会是脏东西?或者是农药残留的药斑?不少市民因为不放心,吃葡萄前都要狠狠搓干净。
“葡萄表皮的‘白霜’是果粉,是葡萄本身分泌的一种糖醇类物质。”王壮伟解释,这种物质在葡萄里自然生成,转色期慢慢“运送”到表面,最终在葡萄皮表面就会形成一层白粉,是葡萄的一种重要性状。
王壮伟告诉记者,果粉对于果实来说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保护物质。“比如下雨时,有了果粉雨水就不容易粘附在果实的表面,从而能自然而然地落掉,这样葡萄果实就不容易产生裂果。”同时专家介绍,在储藏过程中,果粉完整的葡萄也相对不容易腐烂,达到抑菌的作用。同时还可减少葡萄水分的蒸发。
“收购商在收购葡萄时,就要求有果粉的葡萄品种必须要保证果粉的完整性,越均匀越好。”简而言之,果粉越完整,其果实商品性越好。专家直言,有些人清洗葡萄时习惯使劲搓,想方设法要把果粉去掉,其实没有必要。果粉不仅对人体无毒无害,反而是对身体有益处的天然物质。
个头大的葡萄都是打了“膨大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没那么玄乎
无籽的葡萄品种越来越多,葡萄的个头越来越大,不少市民朋友担心是不是打了“膨大剂”?
王壮伟解释,如今市场上的无籽葡萄有两种,一种是天然无籽的,基因决定了这种葡萄不会产生种子;另外一种则本身是有籽的品种,但通过人工栽培变成了无籽品种。果实的大与小也与品种有关,有的本身就是大果粒,如紫金红霞、巨峰。
“大家最有疑义的是有核葡萄为什么能变成无籽的,本身小粒葡萄变大,这其实也都是顺应市民的喜爱,运用了当今农业生产上普遍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比如赤霉酸。”王壮伟指出,在投入生产时,无论是哪种生长调节剂,都需要获得国家生产许可证,认证其安全性。同时,对于使用量也有严格的把控,确保不会有超量的残留。
那么这些沾了药水,甚至是在药水里“泡过澡”的葡萄,吃了会不会对人体有什么伤害呢?专家表示,近两年江苏省农科院对葡萄的果实进行随机采样,对葡萄果实的生长调节剂残留进行了检测,目前来说没有发现任何超标的现象,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有市民担心,植物调节剂等植物激素会不会造成性早熟或不孕不育?对此专家特别解释,植物调节剂只对植物起作用,对人和动物都不产生作用。
葡萄越大越好吃?品种不同有差异,别小看小葡萄的甜
大粒的葡萄越来越多,个头大小是否能和好吃画等号?“个头小的葡萄并不一定就难吃。像我手里的夏黑,我就更喜欢吃这种小的葡萄。”谈及关于葡萄个头的疑惑,王壮伟举起一串颗粒饱满“黑珍珠”般的夏黑葡萄向记者介绍,“这个品种的葡萄果实大小均匀,带皮吃就很甜。”
“我们一直建议农户要科学地去使用生长调节剂,而不是说用得越多越好,果子也不是越大越好。”王壮伟直言,有些果实偏大了之后反而会影响葡萄的口感和品质,产量过高也会使它的糖度降低,着色比较难。
记者了解到,葡萄是江苏第二大面积、第一大产值的果树产业,近几年全省葡萄栽培面积稳定在50余万亩,产量超过90万吨。紫金早生、紫金红霞、紫金秋浓、紫金香莎……王壮伟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培育的葡萄新品种各放异彩。其中6月底、7月初就能上市的“蓝莓小葡萄”紫金早生属于早熟品种,颜色与蓝莓相似,相较于葡萄“大部队”要早成熟半个月左右,个头虽小但香味浓郁。而7月中旬成熟的“紫金红霞”最大的特点就是口味上酸甜比恰到好处,外观呈红紫色,香甜多汁,坐果率高,也受到市民和果农的喜爱。
●营养小贴士
葡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成熟的葡萄含糖量高达15%-20%,以葡萄糖为主。葡萄中的多种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多吃些葡萄,对于肺、脾以及肾经,能起到补气血、益肝肾、生津液、更加通利小便的作用。葡萄中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食用应适量。贫血、高血压、水肿、神经衰弱的人可适当多吃。葡萄性偏凉,胃不好的人不要吃太多。
买回的葡萄如果不及时吃或一次吃不完,可用纸包好放在冰箱里暂时贮存,不要使用塑料袋,这样会使葡萄表面结霜,引起腐烂。同时,保存葡萄最好不要着急去蒂,去蒂后葡萄的果肉会裸露在空气中,不但吸引小虫,还会加快氧化。(刘璞 于丹丹 吕彦霖 朱信智 戎毅晔 唐嘉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