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一群市民走在东安大盛镇街上,一股童年的香甜味道钻进鼻腔,挥不去的年味扑面而来,走进大盛易江街上刘二姐店内,大锅不停冒泡,氤氲热气、香味飘荡,七八个员工分工协作,熬谷芽糖、压麻糖、切麻糖、装麻糖……一派忙碌景象。
临近春节,市场需求大,店里在赶工。“熬糖把握火候很重要,越是生意好,越要守好传统工艺,保证‘老味道’!”刘二姐说。除做麻糖外,刘二姐还制作猪血丸子、腊肉等。每到冬季,身在他乡的邵永地区周边人就好一这口“老味道”,一些顾客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以前总觉得麻糖、猪血丸子外观颜值不高,现场看了工艺,特别是吃了后就被俘获了。”来自市区的大盛“老味道”铁粉钟先生被圈粉后感慨。
大盛镇猪血丸子用料讲究、价格亲民、干净卫生、戳中年轻人的心理需求。经口口相传和电商引流,得到了越来越多顾客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
猪血丸子制作技艺是东安县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盛月饼制作技艺是永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非遗土特产品,备受追捧。近年来,大盛镇月饼、猪血丸子、麻糖、腊肉等小土特产渐成规模,这些小土特产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以上。
猪血丸子、麻糖、月饼等小土特产就是乡愁的味道。如果说民间文化是大盛镇的第一张名片,那猪血丸子、月饼等非遗土特产就是大盛镇的第二张名片,作为传统年节食品,色香味俱佳,口感品味寓意一体,带给消费者是舌尖上的欢乐和浓浓的乡愁。
随着消费者对“老味道”需求的不断增加,围绕乡村振兴,大盛镇顺应市场需求,把猪血丸子、麻糖、月饼等小土特产生产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大力培育,在保留猪血丸子、麻糖、月饼传统手工工艺基础上,把传统和现代、文化与农业、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聚焦年轻化、日常化等消费趋势开发小土特产品,逐渐将乡土元素与创意设计、非遗文化记忆与现代审美结合起来,挖掘更多功能价值,让小土特产品“老味道”更匹配市场、特别是年轻群体的消费心理,加快渠道创新、产品创新,拉近消费者与传统手工工艺、“老味道”的距离,努力提供适应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让“老味道”满足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新需求,让大盛小土特产在乡村振兴中展现大作为。(涂群华 谢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