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三产融合发展思路,扩规模、提质效、延链条、优品牌、强科技,蓄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39.4万亩,年产油茶籽4.7万吨,综合产值约4亿元,产业覆盖全县6万多户农户,其中脱贫户1万多户,产业覆盖率达76.9%。
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夯实油茶产业基础。以国家、自治区、河池市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引领,不断做实“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文章。政策支撑,扩大油茶种植规模。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抓油茶产业工作体系,健全完善绩效考评导向机制,将工作任务列入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先后出台多项油茶产业发展政策性文件,鼓励群众新种油茶和改造低效林。科技赋能,提高油茶经济产量。该县通过深化与广西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大力推广油茶新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提高油茶生产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铺盖地膜、机械除草施肥等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林地经营效益;大力推行“百分之百良种、百分之百大苗、百分之百花果苗”造林,深化实施综合抚育、截干回缩、嫁接换冠、预栽更新等改造模式,提高单产水平。示范引领,发挥基地辐射带动能力。全力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加快推动巴马油茶高效种植基地、巴马山茶油生态产业园等示范项目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2019年以来,完成县、乡、村三级新造林示范基地36个,面积8866.4亩,建成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1个、“双高”示范基地2个。
强化联结带动机制,提升油茶产业质效。强化龙头培育带动。培育扶持巴马印象生活体验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油茶加工企业向集约化规范化发展;推进山茶油加工小作坊改造升级,支持县域内15家油茶生产小作坊规范生产流程,更新生产设备,提升生产能力;携手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倾力打造巴马山茶油生态产业园项目,引进“鲜榨”“冷榨冷提”等精深加工技术,提升技术含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油茶专业合作社+基地”“N个村集体经济+公司+基地”等多种发展模式,创建“订单农业”“土地入股+分红”等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实现油茶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深化“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油茶产业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制定出台放宽信贷产品利率、增加贴息力度、落实财政补助等优惠政策,吸收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油茶产业项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解决油茶产业融资问题。同时,加强后续管护扶持力度,推动全县油茶林全部列入林业保险范围。2019年至2023年,积极统筹中央、自治区、市、县各级财政资金,落实专项油茶发展资金6976.8万元。
探索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进地标品牌建设。依托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优势,加快推进油茶“三品一标”认定,积极组织各类油茶经营主体开展产品认证,加快创建“长寿巴马”区域公共品牌,增强油茶产品精品、名牌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注重高端品牌打造。培育打造“道心园”有机原香野茶油、“道心园”山茶油等多款供深圳名特优产品,大量生产已研发成功的优质食用山茶油、口服用山茶油以及化妆品、洗护产品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油茶产品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推动巴马茶油产品抢占中高端市场份额。构建产业销售体系。深化粤桂东西部协作,同深圳市大鹏新区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巴马名特优农产品合作机制,组织企业参加2023年“百县寻味”深圳助农直播带货节等电商促销活动,联动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深农集团乡村振兴促进中心通过主流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借助网络流量拓宽销售新渠道。(韦春媚 韦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