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天空下稻浪翻滚,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日前,记者来到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五柳村香稻米生产基地,看到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基地正中央竖着一块标牌,上面写着“夹沟老香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区”,这里的稻田散发的香气更加浓郁。基地负责人孙敏建告诉记者,这一块试验田的稻使用传统老香稻原种扩繁,口感独特,属于高端绿色农产品。
夹沟镇五柳村、镇头村一带三面环山,丰富的山泉水和肥沃的土壤为香稻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该镇香稻米有着“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的美誉。
近年来,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规模化经营,该镇形成了香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但美中不足的是,独有的自然芳香有所减淡。
去年初,埇桥区夹沟香稻米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从国家种质资源库申请领取了5粒夹沟镇香稻米原种,在基地进行杂交繁育,力求传承并改良香稻米优良基因。工作站还联合省内外农业科研部门,通过加代繁育、提纯复壮、杂交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克服了老香稻因稻秆过高易倒伏等弱点,保留和突出了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等优良性状。随着试验成功,基地开始逐步扩大改良老香稻的试种面积。
今年8月1日起,《宿州市夹沟香稻米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安徽省首部单一农产品保护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规定,要加强夹沟香稻米种子提纯工作,对育种、示范推广、种质资源保护等予以扶持,同时细化了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
“这一条例促进了夹沟香稻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让我们种植户发展产业更有底气。”孙敏建说。
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指导下,基地还改进了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实现了节本增效。据孙敏建介绍,从去年6月起,基地推行直播密植模式,使用精播机,直接将种子播进地里,平均每亩节省600元人工费,香稻米单产从450公斤左右提升至560公斤左右。基地还引进了稻虾共养模式和农旅融合新业态,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香稻米品质,每年还增加了数十万元养殖和旅游收益,并吸纳了一批周边群众就近就业。
“通过科研创新,夹沟香稻米不断优化升级、拓展市场,已成为宿州市绿色农产品的闪亮‘名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富民产业。”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前后,在首届宿州高端绿色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会上,夹沟香稻米被杭州人“扫货”,展销会还没结束就已售罄。
目前,夹沟镇形成2500余亩香稻米生产基地,组建农业公司2家、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5家,辐射带动包括众多脱贫户在内的700余户农户发展香稻米产业,每年每户毛收入在10万元至20万元。(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