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农技服务,搞好田间管理,努力争取夏粮丰收……”今年的夏粮刚刚丰收,丁家瞿阝村村民杨振刚回忆起9年前的场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仿佛还在耳畔回响,这字字情怀也一直激荡在村民的心间。
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了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的小麦田。那一年杨振刚60岁,现在他已年近七旬,仍能忙于农事,他说:“大活机器干,我现在就侍弄下葡萄藤子。过去村里只种小麦,现在村里新发展了葡萄产业,我们也实现了总书记当年‘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嘱托。”
现在,人们在丁家瞿阝村500亩麦田前看到的景象更美了。与过去的土路大田不同,眼前已是宽敞平坦的公路、近处200多亩葡萄联排温室和远处日产2000公斤的现代化面粉加工厂,这里已成为很多村镇学习现代化农业必到的“打卡”点位。
静静的北运河从村边流过,丰盈了庄稼,也见证了村子日新月异的发展。运河沿岸,天津越来越多的村庄中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全市美丽村庄占比达到5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粮食种植面积已稳定在542.8万亩以上,粮食自给率提升到36%,特别是口粮自给率提高到65%。天津在打造“吨粮田”功能区的同时,推进蔬菜、生猪等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小站稻、强筋麦、黄瓜、花椰菜、奶牛、肉羊、鲤鲫鱼等优势种业上取得新突破。天津三农人用实际行动实现了总书记当年“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殷殷嘱托。
现代农业担起粮食安全责任
“总书记来到的就是这块麦地。当时麦子正在进行‘一喷三防’工作,防治蚜虫、喷淋。”杨振刚回忆,那时的田间管理还耗时耗力,现在无人机植保合作社的农机手,用手机遥控飞机,1小时能完成200亩小麦植保。目前,天津活跃着近20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和收割,已成为天津市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多年来,天津重点引进、示范、推广高效植保、秸秆综合利用等绿色、高效机械化新技术,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全市农机装备总量保持在33.58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72.48万千瓦。
“今年‘三夏’生产中,天津实现178万亩小麦机收、小麦秸秆综合利用及玉米机播3个100%。”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王志林表示,在机械化生产推动下,天津粮食年产量自2016年突破200万吨后,连年创新高,目前产量达到249.9万吨,综合自给率达到了65.4%。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国家南繁基地考察,曾关切地询问天津小站稻的情况。随后,天津市出台《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2018-2022年)》。现在,天津用100万亩高质量发展的小站稻种植产业,回应了总书记的关切。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现场会在天津召开,会议肯定了天津小站稻在全产业链对“三品一标”行动的实践。目前,天津市已制定了天津小站稻品种、基质育秧技术、稻栽培技术、“收获、烘干、储藏、加工”技术、精白米、食味品质评价6项标准;用高于国标的地方标准展现出天津市不断提升小站稻生产中的科技实力。现在,天津在水稻育种和栽培方面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天津贡献。
设施农业提升现代化新高度
“再过1个月村里的‘巨玫瑰’就都能上市了。”这两年,杨振刚跟着村里的集体经济合作社种起葡萄来。葡萄产业是天津食品集团对口帮扶丁家瞿阝村时,帮他们量身定制的特色都市农业产业。没有种植经验,天津农科院果蔬研究所的专家主动上门来跟农户“交朋友”。“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出去走访销路,老班子成员带头先种,现在一亩葡萄产值在1.5万元左右。”丁家瞿阝村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宝军认为,他们没有辜负总书记当年对这里都市农业发展的嘱托。“一年5万元收入。”杨振刚张开手掌得意地比划着现在葡萄种植给家中带来的收入变化。
都市农业的发展也给丁家瞿阝村吸引、留下了更多创业新农人。“水土好、政策好、乡亲们更好。”2016年,城里人李茜和丈夫来到了丁家瞿阝村千亩示范园,他们带着对都市农业的热爱来到这片创业热土。村民对李茜夫妇生活、生产上关心,他们则将自己自主研发的“纸包种子线播技术”无偿在当地推广,节约出75%的人力成本,带着乡亲们共富奔小康。从开始的一个基地、9个大棚30多亩地搞种植,到在武清区内辐射建起3个基地、400余亩地设施农业、开设乡村农旅项目,李茜成立的天津今冠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领着更多有乡村振兴梦想的年轻人在这里奋斗。“我们还与市相关单位合作开展农业进社区活动,也让更多的城市人来到农村、体验种田、爱上农业。”
丁家瞿阝村的发展也是天津农业近年来发展的缩影。多年来,天津通过实施设施农业提升、标准化设施改造、建设放心菜基地以及开展蔬菜集约化育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蔬菜产业规模化、信息化、设施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已建成设施农业面积39.53万亩。天津“一环两翼三区”的都市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天津的蔬菜、肉类、禽蛋、牛奶等“菜篮子”自给率在北方大城市中始终保持前列。
天津同时立足都市农业定位,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都市农业品牌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已累计认定了187个“津农精品”农业品牌,其中小站稻、沙窝萝卜、茶淀玫瑰香葡萄、宝坻黄板泥鳅4个区域公用品牌闻名遐迩,已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产业融合让都市农旅齐头并进
多年来,天津不断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丁家瞿阝村由需要帮扶的“困难村”蜕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以小麦、玉米种植加工为代表的一二融合产业和以葡萄种植为代表的都市型农业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您来采摘葡萄吃,如果最下面这颗甜的话,就一串都好吃。”村民吴利军正在自家的葡萄大棚直播,向城里的客人讲授挑选葡萄的方法。8年前,丁家瞿阝村“两委”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了“金河滩”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了香味葡萄种植示范推广基地。吴利军果断包下了葡萄棚,还通过新媒体直播带货交到了天南海北的朋友。自驾过来采摘的游客,其中很多年年都来,早已成了村民的熟人。
为吸引更多城里客人,丁家瞿阝村的麦田也试种了富硒黑小麦。村“两委”借助天津食品集团结对帮扶,建起了石磨面粉厂,延伸粮食产业链。“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款石磨富硒黑小麦面粉,很多粉丝都品尝过……”合作社里主播每天上午10点准时直播,日销量近200袋。
“9年前,村里是土路没有一辆车,现在村里400多户村民买了轿车;9年前,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万元,去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万元,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们村走上了致富幸福路!”丁家瞿阝村党总支书记张鸿勋和班子成员还计划为村民建起文化礼堂和满足乡村养老的幸福大院。“我们要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生态文明的村庄,让村民世代热爱在这耕耘,让京津冀的城里人也爱上这里。”
近年来,天津加快产业融合都市农旅发展,爱上休闲农业与乡村的人们更多了。蓟州区穿芳峪镇英歌寨村等4个村分别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蓟州区官庄镇梁后庄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武清区河北屯镇李大人庄村等4个村荣获2020年天津市文化旅游村创建村庄,蓟州区穿芳峪镇刘庄户村、宝坻区八门城镇前辛庄村2018年荣获天津市休闲农业示范村。
天津本地休闲农业从业人员接近30万人,年均接待游客数量1861万人次,综合收入61.8亿元。全市打造了蓟州、宝坻2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区,培育了2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处中国美丽田园。“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拾趣”天津农旅“四季分明”,重点发展“山水田园型、民宿体验型、康养度假型、都市科普型、渔乐休闲型、民俗节庆型”等休闲旅游类型,不断丰富农旅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金慧英 林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