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如何看待临期商品爆火”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消费者在超市设置的临期食品区选购商品 杨璐 摄
去年6月,“临期食品”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实体店、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市场。此后,其高性价比、安全的商品属性迅速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认可和青睐,并快速带火一个行业。
从最初的“临期食品”到低调发展至今的“临期商品”,其规模可见一斑。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产品任消费者选购,“超低价”“打骨价”等折扣也让消费者趋之若鹜。
对消费者来说,以临期食品为主的临期商品到底是“噱头”还是真实惠?是否安全?记者在郑州市多家店铺进行了探访。
“郑州最大临期食品仓储式超市”中临期食品区仅为一隅
“雪花啤酒1.5元,网红饮料3折价格……这家临期食品超市品牌,半年多时间开了30多家店。”
6月13日,记者在某App上看到这样的店铺介绍,并发现“郑州最大临期食品仓储式超市”字眼,不禁想知道:这家超市的商品是否都是临期商品?
次日,记者来到位于郑州市高新区瑞达路附近的巡物社高新区折扣仓。超市门外目之所及都是各种各样未拆封的商品货物,时不时会有工人前来搬运。
进入超市后,映入眼帘的是“重磅!你!就是你!”“二折起”等各种醒目的标语。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直接来到了临期食品专区,“1元一瓶的某品牌苏打水”“1元一瓶的‘喝开水’”等商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
穿过一大片饮料货架区域,记者来到了另一片临期食品专区,标有“必购!买它!淘宝区”原价5.9元的可可饼干售价3.9元、原价15元的自热火锅售价9元……淘宝区的临期食品以不同的折扣销售,查看保质期发现,多数还有1个月的时间。
但除了临期商品专区外,记者发现超市内更多的区域都是正常的低价折扣商品,保质期超过3个月甚至更久,并不是所谓的临期商品,临期商品区不足整个超市十分之一。“我们是仓储式超市,直接向消费者开放,价格是比较实惠的,大部分都有折扣。”工作人员介绍,超市还可以向周边商超提供货源,非常方便。
“我们上架销售的产品并不都是临期商品。实际上临期商品也没有那么多,因为它的货源很不稳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主打”临期食品销售的连锁超市却不售卖临期食品
6月14日,记者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正弘城负一楼的好特卖——一家号称“主打”临期商品销售的连锁超市。
下午5点,门店内的顾客比肩接踵。琳琅满目的各类食品被有序排列在店内,颇有点儿“零食屋”的感觉。店内所有的商品都有标价和折扣。
原价9.6元的过桥米线番茄味4.2元/盒、原价59.9元的144g红枣枸杞阿胶芝麻丸售价9.8元、原价19.9元的无骨凤爪12.2元……但统一翻看商品标签,距离保质期基本都超过2个月。
为何商品如此便宜?有临期商品吗?记者向导购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得到的答复是:“我们店里的都是折扣商品,但是没有临期商品。产品保质期仅剩一个月时,我们会将其筛选下架。”
消费者段女士也有相同的疑问。“听说好特卖是主打临期食品销售的,价格特别便宜,所以我和朋友才来转一转。”段女士表示,她知道临期商品并不影响产品质量,但她希望临期商品销售时能够明码标价,标明临保期,这样选购时更加放心。
对于即将过期而下架的商品是否会在其他地方销售,导购表示并不了解。
临期食品价低、不过期消费者对其接受度较高
“临期食品又不是真的过期,只要质量没问题,按照一、二折的价格买正品,而且谁又能看得出来是临期食品呢?”在探店过程中,记者遇到了34岁的消费者吴先生。
他说:“买临期食品就和家里老人们晚点去菜场、超市买特价菜、打折菜一样,除了追赶时尚,也得‘会过日子’。”
临期食品的低价策略确实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数据显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的主力军主要是青年群体(70%),其中超六成为中等收入群体。
也有消费者认为,买到临期食品就是赚到,而这也可以让他们体验到“薅羊毛的快感”。可以说,年轻人热衷于购买临期食品并不是因为穷,而是更倾向于在消费的性价比和自我诉求的满足上寻找一个最优解。
临期食品应单独出售并明码标价
2012年1月,原国家工商总局发文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此举意在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那么如何定义临期?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并没有统一规定,但部分省市对于“临期食品”出台了相关地方性管理规定。比如《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规定:(一)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临近保质期为45天;(二)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临近保质期为30天;(三)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20天;(四)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10天;(五)保质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2天;(六)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1天。
规定明确,临保期不得低于上述期限。
理性消费临期食品要在保质期内食用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支持“临期食品”销售,但是要优化食品标识制度,鼓励食品生产者在食品包装上明确标识“最佳食用日期”和“保质日期”。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临期食品消费提示》中提到,正常情况下临期食品是安全的。在食品包装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质期内的预包装食品完全可以销售和消费。
对于消费者来说,首先要注意,临期食品仍在保质期内,可以放心购买食用;其次,商家多采用低价策略销售临期食品,所以消费者要按需购买,不要因为“超低价”“打骨价”而盲目囤积,避免出现过期变质造成浪费;最后,购买的临期食品要在保质期内吃完。(刘广辉 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