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 在日前播出的《对话》节目中,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受邀参加,并就“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主题,与节目嘉宾开展互动讨论。在发言中,卢敏放“金句”迭出,诠释了消费品行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贡献。他提出,为了应对持续加大的外部压力,乳业要以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运营,在控制成本同时满足消费者的更高需求。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 图片来源:蒙牛
“食品营养行业2021年对GDP积极贡献,2022有望持续增长”
乳业是关系到十几亿消费者生活的民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同时涉及到第一、第二、第三,三大产业,是兜住民生底线和保障经济平稳发展的“压舱石”之一。近两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乳业成本不断攀升。特别是上游的奶牛养殖成本,在过去一年涨幅超过10%。如何在保增长的同时消化不断高企的成本,为中国的乳企及整个产业链带来挑战。
“2021年,整个消费品行业,特别是与食品营养有关的产业,对GDP贡献更加积极。而且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对营养产品的需求很旺盛,对行业有很大利好,”卢敏放表示,“2022年,食品营养行业有望持续增长,要在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保质、保价、保供,兜住民生底线,要在企业内部消化‘输入型通胀’影响,同时,‘输入型通胀’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转型。”
在解决难题中寻路,蒙牛用2021年的全年表现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高端奶预计同比增长接近25%,基础白奶同比增长约15%,增速超过疫情前水平,蒙牛全年业绩稳增、发展稳健,为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稳定了信心,助推中国乳业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向数智化转型寻求低成本、高效率服务消费者”
成本压力之下,寻求更宽广的增长空间,成为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道必选题。尤其对于需要兜底民生的乳企而言,更需要从全产业链入手,思考解决之道。
卢敏放坦言,“从牧场开始到消费端全面用数字化、智能化打通,将消费者的需求在供应链里面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是我们的最大挑战”。对于乳业来说,信息和科技是两大“法宝”。输入型通胀的大背景下,乳企需要保持民生产品的价格不至于出现太大波动。蒙牛的做法是全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向内要效益、向运营要利润”,从加工端向上下游扩展,覆盖种植、养殖、物流、销售等环节,不断提升全链路的融会贯通水平。这样的成果是,一方面蒙牛实现了成本控制,一方面蒙牛借助新一代加工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更高端、更多元化的产品。
提速推动的数智化转型与持续不断的创新,是蒙牛为中国企业、特别是食品行业带来的关于如何在“经济发展从量转向质”背景下开辟更宽广增长空间的启发。
“瞄准‘专精特新’ 全面创新孵化‘小而美’”
《对话》节目现场 图片来源:蒙牛
全世界所有的大公司都面临一个挑战,即如何在公司里面孵化创新企业。卢敏放在发言中透露,“蒙牛今年花了很大力气把这个作为专题,来孵化‘小而美’的企业,蒙牛提供强大的供应链平台,基础研发的能力,并沟通过股权激励激发创造力,在蒙牛的土壤上培养‘专精特新’的未来发展项目。”
2021年,蒙牛先后组织了“海创汇”“创新月”“牛客松”等多项创新相关的企业内外部活动。通过聚焦乳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吸引行业内外“创新客”并以蒙牛优势资源进行赋能,携手以创新为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寻找答案。与之相对应的,是蒙牛借创新活动而持续谋求自身的创新,如财务、人力、授权系统等,都随之而进行着改革,以创新为平台,蒙牛激发出自身组织的转型。
“在乳业全球供应链中提升定价权、话语权”
复杂变幻的国际局势、此消彼长的全球疫情、灾害频发的全球气候,犹如蝴蝶振翅,每项因素都为中国产业的全球供应链稳定带来波动。
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企业如何破局?卢敏放表示,“对内依存度要维持在稳定可靠的水平,同时必须走出去建设全球供应链体系,还要在全球供应链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包括定价权、供应链话语权。中国企业有两步要走,一是通过建设国内供应链,有力提升自主供应水平,将进口依存度维持在合理水平;二是积极走出去,布局全球,提升国际大宗货物定价权,不断夯实全球供应链。蒙牛过去多年的国际化布局,现在回头去看,应对大宗商品产生的冲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针对平抑供应链波动,卢敏放呼吁建立收储机制和交易平台。他表示,“全球GDT交易平台(全球乳品价格指数)一直由新西兰主导。而中国作为超大的乳品消费市场,在全球贸易量中地位不可替代,因此需要逐渐掌握定价权。其次,中国应当参照欧美和大洋洲经验,建立乳品及原材料收储机制,进一步提升乳业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