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不仅是一种生产资料,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更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与基础产业之一,其发展空间不仅在牧区,在农区和城区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各地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农闲田、撂荒地、盐碱地等),种植苜蓿、燕麦、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建设人工草场,增加优质饲草供给量。据行业统计,2019年全国饲草种草保留面积1.5亿亩,饲草产量达到1.2亿吨,可饲喂20548万个标准羊单位。
饲草产业作为现代畜牧业的基础,其健康发展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草学会2020年会上,记者了解到,现今我国老百姓吃的粮食中,主粮的比例逐渐降低,肉蛋奶的比例提高,而牧草就是肉蛋奶的来源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说:“我们不仅需要增产主要的粮食作物,还需要增加肉蛋奶的供应,而肉蛋奶供应增加就需要发展草牧业,因此草牧业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草种子是饲草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各地对草种业发展特别是国产草种发展高度重视,在保育繁推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饲草供种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处长王加亭告诉记者。2020年,全国牧草种质资源安全保存总量达到6.2万余份,审定通过品种共604个,其中育成品种226个,野生栽培品种134个,引进品种182个,地方品种62个。其中牧草品种555个,占比92%。全国饲草种子田面积143.9万亩,种子产量达到10万吨。
新时期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是“饲料粮”安全风险。目前大豆存在类型单一、进口量大、进口来源国集中等风险,进口量近90%,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7%左右。以玉米为主的能量饲料进口压力加大,预计到2025年,玉米进口将可能超过2000万吨。中国草学会年会期间记者对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刘克思进行了专访。刘克思说:“我国是一个草原资源大国,牧草是非常重要的农业资源,通过草食动物将其转化为肉奶,是保障和解决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可着力挖掘南方草山草坡资源,是解决粮畜矛盾的重要途径。”据了解,我国南方15省区(市)约有草山草坡6亿多亩,30%轻度利用,40%未利用;农闲田面积约1300万公顷,已利用的不足约180万公顷,利用率仅13%。南方地区通过冬闲田利用、更换作物品种、天然草地改良等手段,可增加226亿千克大豆产量。因此,南方开发潜力巨大,发展草牧业,增加牧草生产供给,对于推动节粮型畜牧业,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另外,大力发展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建设,也是缓解饲料粮风险的有效措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约5%-15%面积可改建成高产稳产的人工草地,可增加约1.8亿吨优质饲草,能有效缓解草原放牧压力,推动草牧业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草种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史且介绍,我国草种业存在供需矛盾紧张、核心竞争力弱以及产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长远规划,加快支持现代草种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构建多元化的服务机制,坚持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完善法律法规,严格监管。
近些年,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牧草产业也迎来新的机遇,各地因地制宜,研发培育适宜当地的牧草品种,并大力推广,有效推动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在中国草学会年会上,安徽科技学院服务地方发展研究院院长詹秋文告诉记者,安徽省培育的“皖草2号”是我国第一个高粱—苏丹草杂交品种,连续15年作为农业农村部高粱饲草组的唯一对照品种。同时引进世界苜蓿种质资源库,开展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苜蓿品种培育打好基础。在饲草高产技术集成应用方面,在安徽宿州黄淮白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应用的针对肉牛肉羊的甜高粱和粮食禁用型玉米的秸秆利用技术,为养殖户提升了养殖收益。詹秋文团队研发的茶—草复合生态系统种植模式,茶林间种草,着眼安徽特色茶产业,与草产业结合协同发展,提升生态效益。
紫花苜蓿营养价值高,优级苜蓿干草蛋白含量达20%-22%,是重要的绿色蛋白来源。苜蓿中含有的多种营养因子,在畜禽生产中具有改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力、提高畜禽肉品质的作用。此外,苜蓿含有优质粗纤维,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等生理功能。因此紫花苜蓿又被称为“牧草之王”,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会议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峰介绍的苜蓿混播草地肉羊集约化放牧育肥技术模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据介绍,苜蓿混播草地放牧育肥模式在1955年就开始进行,对肉羊育肥具有很大意义。何峰团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苜蓿混播草地肉羊集约化放牧模式,该模式通过设计生态牧场,结合苜蓿混播草地建植技术和划区轮牧草畜平衡技术,将苜蓿生产和肉羊育肥相耦合,充分发挥两个系统的生产潜力,提升土壤肥力,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增加肉羊生产性能,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据了解,该模式在合肥廊坊肉羊育肥基地试验后,2018-2019年,每亩紫花苜蓿混播草地配置3只育肥羔羊,4月至9月放牧育肥150天,每只羊平均增重29.5千克,每亩收入3540元。
川西北牧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该牧区的高寒气候严重影响牧草的生长。因此,选育适宜牧区生长的合适优质牧草成为川西北牧区牧草研究人员的重要任务。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教授干友民向记者分享了他们团队在饲用燕麦优质创制及其在川西北牧区的引种适应性研究工作。四川省有牧区也有农区,地形多样,环境条件多变,虽然饲用燕麦耐贫瘠、抗旱抗寒,但是能够高产优质、抗寒抗倒伏、广适应性的燕麦品种还很缺乏,干友民团队从燕麦高产优质、抗倒伏和成熟期几方面进行研究,在四川甘孜阿坝州、凉山州等地进行品种适应性研究,选育出了多个适宜川西北牧区的饲用燕麦品种,目前已进入国家区域试验,解决了川西北牧区优质饲草品种缺乏问题,促进四川畜牧业健康发展。
优质的饲草喂健康的牛羊,健康的牛羊产高质的肉奶。优质牧草是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也是粮食安全中的关键要素,优质牧草品种培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优质的牧草也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扎根,茁壮生长。(杨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