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讯(记者陈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食品行业的代表,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认为,当前中国食品工业已处于转型与价值提升的关键节点,应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扩大生产,打造数字化供应链,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已成为引领整个行业往更高的方向发展的关键动力。
张学武代表认为,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在消费升级与新经济的冲击下,食品行业利润正在逐步走低。食品产业特有的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对食品工业的影响日渐加大。如:生鲜、水果等品类的加工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工操作的粗放式生产,极易影响产品稳定性和规范性;食品行业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全年产能无法平均分布,产能尖峰效应突出,时常出现生产过量或缺货断货等问题;产品单价低,企业生产溯源管理意识严不强、能力有限,出现问题难以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环节,产品质量有隐患;消费者口味变化快,食品品类多,食品生命周期短,定制化需求高。日益激烈的竞争叠加短板效应,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中小食品企业困难重重,发展艰难。
因此,借助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建设数字化工厂,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集成、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日益成为食品行业中的发展热点。全球啤酒行业首家“灯塔工厂”青岛啤酒厂,将个性化定制嵌入大规模生产中,在每小时生产6万至8万罐啤酒的流水化生产线上,集成大批量生产、大批量定制和小批量个性化定制三种生产模式,同时生产20个品种的产品,私人定制的最小量最低为15箱。消费者可以通过青岛啤酒私人定制平台,根据需求组装自己的啤酒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
张学武代表在调研中发现,我国食品工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极不平衡的阶段,如何才能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他建议:
一是培育食品制造“灯塔工厂”,引领产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由于食品产业周期短、创新变化快,数字化改造难度大,导致食品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案例不多,引导产业转型步伐缓慢。建议国家设立食品产业专项,选择国内食品头部企业,通过工信部智能制造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进行培育,引导他们加速向智能制造和向数字化转型,成长为食品领域的“灯塔工厂”,输出转型方案,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示范和服务。
二是建设食品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型企业转型提供支撑。食品工业中小型企业居多,智能化、数字化基础薄弱,全面转型难度大。建议各级政府、产业园区强化食品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食品产业数字化公用云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供应链服务,提升快速响应的市场能力,实现产业链高效协同,支撑起食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三是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化,培育数字化生态。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突破口,深入推进食品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供应链,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建议政府积极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化发展,集聚食品上中下游产业,打破传统商业模式,通过产业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社交媒体等服务业的跨界融合,构建食品加工行业数字化生态,形成数字经济新实体,充分发掘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