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讯(王福东 柯南雁)鲜姜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因其含有的姜辣素,为最典型的香辛调味蔬菜,有“菜中之祖”之称。鲜姜还可作为加工制品原料和中药材,具有温暖、发汗、解毒等作用。鲜姜种植效益高,以露地种植为主,极少数采用设施种植,通过贮藏可实现一季种植供应全年。为避免因采后环节管理不当,出现长芽、萎缩、腐烂等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特提出如下采后管理指导意见,供广大生产经营者参考。
适时采收
将要采收的鲜姜 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立秋前后,北京地区鲜姜进入旺盛生长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鲜姜采收时间因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露地种植等种植方式不同,采收时间有所差异;但因鲜姜一般在气温15℃左右停止生长,可以此判断鲜姜的最佳采收时间,平原地区最佳采收期不同年份略有差异,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设施种植的鲜姜,多采收后直接销售;贮藏的鲜姜,多为春露地种植,秋季采收。采收过早,鲜姜正处于生长期,影响产量,并且水分含量高,不利于贮藏;过晚采收,早晚气温低,姜块极易发生冷害,耐贮性差。收获嫩姜的,可在根茎旺盛生长期,趁姜块鲜嫩时提早收获,此时根茎含水量高,组织柔嫩,纤维少,辛辣味淡,除作调味蔬菜之外,主要用作食品加工原料。种姜发芽长成新姜后,老姜内部组织完好,既不腐烂,也不干缩,甚至高于姜母重量,老姜一般与鲜姜一同采收,也可先采收姜母。用于贮藏的鲜姜,应在停止生长后采收,此时收获的姜耐贮性好,利于长期贮存。采收一般在早晨或阴天进行,不在雨天或大晴天进行。秋季采收的鲜姜适宜贮藏;夏季采收的姜因含水量高,抗病性弱,耐贮藏性差,且损耗率高,不适宜贮藏。
采收后的鲜姜 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关注商品性
长芽、果皮不光滑、果皮皱缩、腐烂是常见的影响品质问题。沙性土壤种植,根茎光洁美观,含水量较低,姜干物质多,但单产低。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和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鲜姜品质为最好。收获鲜姜、嫩姜时间不同,商品性也有所差异。收获前2-3d浇一次水,使土壤湿润、土质疏松,便于收获时能轻松将植株拔出或刨出,并能轻易去掉根茎上的泥土,保留2cm 地上残茎,去除毛根,趁湿入窖。干旱地块生产的姜较耐贮藏,涝洼地块甚至被水浸泡的地块的姜不适宜贮藏。果皮皱缩原因较复杂,冷害是重要原因之一。腐烂多为湿度过高,低温所致。长芽为温度较高造成。在采收前和入库前已达到冷害标准的鲜姜,随着时间推移,冷害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应尽快销售,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鲜姜商品性要求:块形端正完好,外观新鲜,姜皮老化,表面光洁、鲜亮、无表皮破损、无机械损伤,无麻斑,无明显凹凸部位,无裂痕、疤痕,无泥土,无杂物,无虫眼,无黑心,无发芽。
采收晚,发生冷害的鲜姜 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预贮工作
预贮工作是保证贮藏效果的关键环节。首先对收获的姜,按照规格进行分级,同时剔除病姜、烂姜和机械损伤的姜。贮藏有上述问题的姜,会增加腐烂的风险,严重的会造成烂窖。采收后的姜块组织脆嫩,易脱皮,需要在 18-20℃下进行“圆头”,即在通风的情况下进行阴干,使表皮尽快老化,水分含量降低,使茎与块根脱离处伤口愈合,表皮老化,增加姜的耐贮性。入库入窖前应对贮藏库、窖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库、窖带有病菌,影响贮藏效果。分级后适合贮藏的姜,应及时入库入窖贮藏。
贮藏技术
鲜姜在温度12.8℃、湿度85%-90% 条件下贮藏,贮期可达5-6个月,甚至1-2年。嫩姜贮藏温度应适当提高,姜母贮藏温度与鲜姜相同。姜可窖藏、埋藏,也可用改良冷库贮藏。贮藏温度低于10℃,易受冷害,低于0℃,易受冻害,采收等环节受过冷害、冻害的鲜姜贮藏更易腐烂;贮藏温度高于20℃时,易出现伤热,也易造成鲜姜腐烂。入库贮藏时应注意码放方法,码放高度、宽度与贮藏设施条件有关,码放过高过宽时,应在一定间隔放置通风道,保持空气流通;贮存库内不同位置,温湿度应基本一致。贮藏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温湿度变化,温度变化应控制在±0.5℃范围内。
贮存温度过高,鲜姜长芽 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贮藏温度低,发生冷害的鲜姜 图片来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库管理
鲜姜出库时,最好短时间完成净库。如果出库时间长,应采取一次出库多次使用的方式,避免频繁出入贮藏库(窖),造成库内温湿度出现骤变问题,而缩短姜的贮藏期。出库后进入流通环节的鲜姜,可用保鲜膜包裹等方式延长鲜姜的保鲜期。清洗后的鲜姜,易出芽,商品性降低,严重时会失去商品性,应随销售随清洗。鲜姜应保持本来颜色,不得使用法规禁止方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