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食品浪费,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结合工作实际锐意创新,探索了“五化工作法”,推动食品抽检备样再利用工作强劲起步。今年以来,该局已组织实施3次食品抽检备样捐赠,取得良好成效。
主体协同化,实现群策群力。加强政策宣传和沟通协调,形成“市监为主,部门协同”良好格局,与民政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得到财政、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等部门支持;形成“抽检为主、业务协同”良好格局,财务、审计、纪检监察、法规、双反、认证和食品监管职能处室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形成“行政为主、技术协同”良好格局,行政部门抓统筹,各检测机构和行业组织、抽检秘书处提供技术支持,保证政策和技术两手硬。
对象清单化,实现精准可控。在明确可以再利用备样总体原则、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多次组织检验机构和专家论证会,根据政策规定、技术条件及食品分类、保质期、再利用价值、储存要求等进行评估,精确到食品细类逐一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制定了涵盖15个食品大类、126种食品细类的《不易捐赠食品类别清单》。其中,高风险39种、较高风险70种、一般风险17种,使再利用样品的评估既有基本原则,又有具体名录,兼顾了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方式多元化,实现科学统筹。根据政策规定和备样的食用、科研、货值“三大价值”,采取捐赠、拍卖、留用等多种再利用方式。明确“三结合”处置原则,即以防范和减少食品浪费为原则,定期与不定期处置相结合;以就地就近、减少重复工作为原则,集中与分散处置相结合;以便捷、高效、节约为原则,就地与异地处置相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确定处置方式,降低再利用次生成本,最大限度释放食品抽检备样再利用工作机制红利。
受众广泛化,实现普惠民生。针对不同处置方式,通过座谈、调研、问卷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问计、问需于各方,努力拓展受众范围,让更多的有需求者享受改革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特别是针对捐赠方式,除依法依规捐赠给社会福利机构、公益慈善机构外,还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等大局工作,将乡村振兴联系点、有需求的社区等纳入捐赠范围,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实施“制度化”,实现统一规范。建立“2121”制度体系,即出台《重庆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样品管理办法(试行)》和《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备份样品再利用管理办法(试行)》2项制度;编发《不易捐赠食品类别清单》1张清单;立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样品管理规范》和《慈善组织食品捐赠需求对接与捐赠规范》2项地方标准;制定1份工作实施方案,使工作有章可循,保证备样再利用的规范性和便捷性。(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