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食品安全风险监控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2021-10-14 09:50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编辑:邢丹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一场学术盛会,论坛把握当下食品行业发展的脉搏,展示风险监控的最新科技成果,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控贡献了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同期会议——食品安全风险监控高峰论坛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张峰说。

论坛邀请院士、国家科技奖获得者,以及科研院所、高校、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相关专家学者,聚焦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检测新技术等前沿热点问题和行业发展态势展开技术交流和学术讨论,为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水平提供了前沿思想和创新技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分别为论坛致辞。会议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国伟主持。

在大会报告环节,与会学者各自确定一个题目,围绕食品安全风险监控主题作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介绍了食品中的常见污染物及其来源,并指出当下污染物检测面临着诸如食品基质复杂、非定向筛查技术还未取得突破、快检和在线监测技术不足等技术难点。“食品科技未来要能精准地发现污染物来源,非法添加入刑依靠食品科技提供技术支撑。”江桂斌说。如何弥补快检技术的不足?快检技术标准又将何去何从呢?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王静的报告题目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标准及发展》,分析了已发布的30项食品快检方法的优劣点,认为未来的快检将朝着多元化、智能化、操作简易化等方向发展。

CNAS副秘书长肖良结合认可委员会的工作内容,从认可改善食品安全这一角度作了报告。目前,获得认可的食品实验室分布在企业内部、社会第三方、市场监管、海关等多个层面。而食品供应链中的认可又帮助这条供应链中的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零售、餐饮等各个环节建立层层保障。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张峰认为,当下的食品安全形势对风险识别提出了智慧化、实时化、标准化的挑战,科学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张峰介绍了团队在过度加工食品未知风险的食品组学判定方法开发、实时直接质谱分析关键元件研制及应用、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和快检方法标准的组织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清珺“描绘”了理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控智能系统的“图景”,即数据驱动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与精准服务。这就必须依赖以食品监督抽检数据为核心的,包括风险监测数据、企业质量检验数据、第三方检测数据、快检数据在内的食品安全大数据。要实现这一图景,需要克服数据深度挖掘、信息关联性整合等业务方面的不足。

其他与会专家分别从细胞培育肉、生物传感器、质谱分析技术等技术层面展现了高科技在食品行业发展和监管中的应用。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医院、企业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同时进行线上直播,线上线下参会观众千余人。(靳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