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采用大棚种植前,收入不高。现在这一座大棚一年就收入3万多元,日子越过越好。”6月27日,召陵区召陵镇大徐村村民徐桂民告诉记者。
大徐村的西瓜远近闻名。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徐电超的带领下,村里大力发展大棚西瓜、蔬菜产业,利用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引导农民发展种植产业,探索出一条“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产业发展机制,带动本村经济全面发展,乡村振兴的脚步迈得坚定扎实。
“大徐村以前为传统农业村庄,没有产业支撑,群众增收主要靠外出务工,增收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差。”提起以前的大徐村,村民们感慨不已。
为拓宽增收渠道,徐电超多次前往山东、北京等地参观学习大棚种植经验,结合本村情况不断探索、克服困难,走出一条致富增收新路子。截至去年10月,大徐村共有种植大棚320座,占地2600多亩,带动周边6个村建大棚30多座,成为漯河市最大的礼品西瓜种植基地。2022年产量8000多吨,年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
受传统农作物种植模式的影响,村民对大棚种植技术、产出效益等不了解,担心种植风险大。西瓜种植刚起步时,村民观望多、参与少。
为打消群众顾虑,坚定群众开展大棚西瓜种植的信心,徐电超率先投资8万余元建起两座大棚,主动组织群众参观大棚、学习技术,当年每亩地实现纯利润5000多元。在新品种技术交流会上,他主动与群众交流种植技术、产销途径,村民纷纷跟着种植起了西瓜。
在他的主导下,大徐村成立漯河市召陵区富农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为解决种植品种单一等问题,徐电超带领群众前往北京大兴西瓜种植基地引进优质品种,认真钻研种植技术,虚心向专家请教,摸索出了一套西瓜优质高效种植技术,从原有的单一品种种植发展为富硒西瓜、辣椒等十余个品种混合种植。通过技术创新,大徐村西瓜在每年5月份提前上市销售,相比正常上市西瓜可以增加1倍的利润。
随着村里西瓜产业的逐步壮大,市场开拓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徐电超多次前往水果批发市场摸行情、搞推销,与西瓜批发商签订产销合同。在北京、郑州等地设西瓜销售点,使大徐村西瓜走出漯河,走向全国。“新大徐”西瓜文化采摘节已成功举办十一届,慕名购买西瓜的人络绎不绝,瓜农足不出户就可以售出70%以上的西瓜。大徐村西瓜凭借优秀品质,赢得了一批又一批客商信任。
如何保障西瓜产业变大变强、经久不衰?徐电超在合作社推行“五统一”模式,即统一品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农药瓜苗、统一使用化肥、统一技术指导,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生产销售更规范。随后,他又成立了新大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公司在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周边群众增收的同时,还积极承担教育、培训等各项任务,不断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和民主意识,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徐电超的带领下,村民的致富劲头越来越足,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大徐礼品小吊瓜、圣女果、辣椒等产品都有了自己的包装、品牌。
产业发展了,如何让红利更好惠及广大群众?徐电超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利益联结“双绑”机制,引导农户以多种生产要素入股合作社,积极引导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重点以正大、双汇及其他食品企业为依托,推行订单农业。同时,申请占地40亩、投资500多万元的育苗专项债项目,村集体年收入增加60万元,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3.4万元,西瓜产业真正成了大徐村的“甜蜜事业”。(张晓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