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WM

您好,欢迎访问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一坛好醋 让乡村振兴更有“滋味”

2022-10-12 10:44来源:青海日报编辑:吕可意

在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团结村,有一个历经4代人传承,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醋厂,静静伫立在岁月长河里,散发着独有的魅力,这就是“驼泉醋厂”。

走进“驼泉醋厂”,一股浓浓的醋香味便扑鼻而来,颇有年代感的深棕色醋坛罗列齐整。发酵车间里,一个个约半米高的发酵缸整齐摆放,仓库里几个工人正忙着把装青稞的麻袋送到清洗处。“这是醋酸发酵池,每天都有工人在固定时间进行均匀搅拌,持续一个多月的重复作业才能让醋的风味更加厚熟。”公司生产负责人韩富民指着一个个装满青稞等谷物的发酵池介绍道。

俗话说“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醋位列其中,是因为它是生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但要制作出上好的醋,却不是那么简单。

“酿醋,需要严格把控‘蒸、酵、熏、淋、陈’五大工序,结合现代灭菌工艺高温灭菌后,抽入坛中接受阳光雨露的洗礼,再经过晒制和长时间的沉淀,才能收获‘色纯如琥珀,摇瓶沫不息’的封缸好醋。还需要加入麸皮、中药材等多种原材料,后期发酵过程中严格控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驼泉醋的品质。”作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撒拉族食醋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韩舍乙卜对于驼泉老醋的酿造技艺最有发言权。

“驼泉老醋,要想不被淘汰,不光要继续把撒拉族谷物酿造食醋技艺传承下去,还要创新和探索。”说话间韩富民舀起一勺醋来,“你尝尝看,这是我们厂最新推出的花椒醋,循化的‘一核两椒’名誉在外,我想着能不能尝试,把循化花椒的香味跟驼泉醋的香味融合到一起,果然,咱们撒拉故里的水土都是相通相融的,花椒醋不仅让保质期延长了,风味和口感更是提升了一个档次。”韩富民对于研发的新品信心满满。

据了解,通过历代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驼泉醋厂”已逐步形成地域特色明显并具备竞争优势的当地品牌,驼泉醋年产量达2000吨,营业额达480余万元。驼泉醋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1年被授予青海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荣誉称号;2017年度被评为全省文明诚信私营企业;2018年年初,独具老循化舌尖记忆的撒拉族谷物酿造食醋技艺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

据韩富民介绍,驼泉醋厂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模式,与周边青稞种植农户签订长期种植收购协议,以“订单”的形式加强与基地、农户的联系,建立了集中的青稞生产基地,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动机制,每年生产所用原材料需就地收购青稞10吨、优质麸皮20吨、中藏药材1吨,使200户农户年收入达4000元以上。

“醋厂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我们种的青稞,每年就能有一笔相对可观的收入,心里特别踏实。”种植大户马辉高兴地说道。

此外,韩富民还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主动担当,吸纳村内困难户到醋厂就业,手把手教他们酿醋技术,让村民打工顾家两不误。

“驼泉醋厂解决了村内不少人的就业问题,村民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同时,还能学到一门技艺,上班积极性很高。非遗文化是我们村的瑰宝,我们要鼓励这些年轻人去传承和发扬。”团结村党支部书记韩奇鹏说。

近年来,循化县充分依托村集体拥有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人文特色等,积极开发、培育特色产业,深入挖掘村级集体资产的综合价值,发展“村级+”合作模式,培植特色优势乡村产业。通过产业相融、产权同享、创新发展,延伸现有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产业链和开发新的多元发展的产业链,激活各类发展要素,深度挖掘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附加值,团结村的驼泉老醋酿造就是其中之一。团结村在循化县街子镇党委积极协调下,大力扶持村民搞活产业,支持各产业扩大规模,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完整产业链,充分发挥传统酿醋技术、生产、销售等优势,鼓励群众种植青稞、小麦等原料作物,实现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我们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在用心培育、充实乡村人才队伍、强化专业技能,让乡土人才真正破‘土’成‘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人才活水。将乡村能人、致富带头人纳入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以城乡资源要素融合用活‘乡村特产’,通过‘强帮弱’‘外帮内’‘老帮新’培育年轻人才队伍,用‘乡情牌’开好‘振兴局’。”循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文甲说道。(谭梅 循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