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香锅、酸菜鱼包、火锅底料、老鸭汤……撕开一袋调料,就能做出你想要的味道。如今,即使你是个厨艺菜鸟,也能靠多种口味儿的调味包秒变“厨神”。北京晚报《食饮周刊》发现,在快节奏工作压力和“懒宅经济”的驱动下,年轻人青睐复合调味品。方便速食崛起,便利、省时的复合调味品也随之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行业细分赛道。
现场探访
产品多样 销售火爆
小刘正在超市的调味品柜台选购贵州酸汤鱼调味包,他说:“今年过节不打算回家了,但又特别想念家乡的味道,所以买份调味包准备春节期间自己在家做。一边看着冬奥会,一边吃着家乡味儿,这个年也算是有滋有味了。”像小刘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小李也是其中的一个。他表示,想邀请同样留京过年的朋友们来家里一起吃年夜饭,但大家都不太会做菜,所以准备买个火锅底料,朋友们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过大年。
今年春节,随着宅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下馆子,更愿意在家里吃上一口简单又美味的饭菜。在超市发双榆树店,一个货柜上摆满了火锅底料、麻辣香锅、酸菜鱼等调味包。店员表示,这些今年卖得非常好,购买者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工作忙,会做饭的也不多,买这些回去,简单又方便。尤其是快到春节了,家里聚餐,买火锅底料的不少。
北京晚报《食饮周刊》在某购物平台上搜索“复合调味料”,网页中呈现出琳琅满目的产品,其中包括了传统名菜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水煮鱼等,还包括不少异域口味的调味包,例如:泰式冬阴功汤、新奥尔良烤翅酱、寿喜锅、大酱汤等。这些调味包的价格大都在6元-20元之间。比起下馆子点餐来说,在家吃一道可口饭菜成本要低很多。不少店铺的月销量在万份以上,其中火锅底料销量最高,某些店铺月销量高达8万份。
复合调味品为何受欢迎?消费者小刘认为,现在年轻人所说的调料品已不再是单一的油、盐、酱、醋、味精,而是能一站式解决下厨房问题的复合调味品,这对于厨艺有限而又热爱烹饪的年轻人来说,便利、易操作、味道稳定的复合调料也有了“用武之地”。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复合调味品这类新调味品也是基于整个新生代人口红利且不断叠加的具体表现,这种复合调味品匹配了新生代的消费思维和消费行为,托起了传统行业的蓝海。
行业趋势
赛道拥挤 缺少龙头
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复合调味品不断升温。调味品行业龙头企业海天味业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复合调味品被归属于“其他”类目中的一部分,年增长约13%。
北京晚报《食饮周刊》发现,看中复合式调味品赛道的不仅仅是调味品企业,餐饮企业也纷纷入局。新国货品牌自嗨锅也在去年5月推出炒菜酱、拌饭酱等产品,杨国福、海底捞、小肥羊、呷哺呷哺等线下餐饮店也都开展线上速食品类业务,并积极向调味品市场延伸。
此外,艺人、网红也相继挤入这一市场中。林依轮的饭爷、岳云鹏的三五好友、李子柒等品牌都主攻复合调味品这一赛道。在某互联网销售平台上,林依轮的饭爷番茄汤火锅底料月销售8万份。如按照零售计算,一袋番茄锅底料23元的价格,单月营收就高达184万,这一市场潜力惊人。
尽管复合调味品市场潜力大,但现阶段发展较为平均,没有出现“一超多强”的局势。朱丹蓬认为,复合调味品属于细分赛道,目前小微企业占据了主要领地。但随着大企业的加入,对于复合式调料的高速增长以及快速发展有加持作用。
龙头企业受益于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趋势,不断叠加自身的系统性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而中小型企业则应当针对细分产品发挥优势,找出市场的突破口。
存在问题
产品迭代慢 同质化严重
对于复合调味品市场,朱丹蓬认为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大多为小微企业和创业公司跻身这一赛道中,因此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没有标准化。由于多数企业的综合实力不强,因此导致在研发和创新上迭代速度较慢,市场上同质化产品较多。
朱丹蓬指出,对入局复合调味品赛道的企业来说,产业链以及整体的供应链的挑战会比较高。如川渝地区基本集中了我国的复合调味品品牌,那里有与生俱来的区位优势以及产业链的完整度。未来,能够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渠道布局的企业,或能在这个赛道中抢占先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早在2005年就关注到了复合调味品这一产业。她认为,那时候日本、韩国在复合调味品这一细分领域里已发展较为成熟,而中国才刚刚起步。这两年来,随着年轻人消费场景的需求,国内市场发展迅猛,但市场占有率方面仍不及国外。国内复合调味品缺乏多样化,选择性较少。从国外复合调味品市场消费来看,这一行业在国内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