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菜经济”研讨暨2024“龙年菜”产销对接大会12月26日在山东济南举办。来自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四川、湖南、安徽八大菜系所在省份的农业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共同谋划预制菜产业如何在“年菜经济”中“施展拳脚”。
作为春节的重头戏,寄托着团圆美满寓意的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庖厨“顶梁柱”,“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的预制菜被消费者广为接受。预制菜产业也不断“开疆拓土”,继“进军”快餐连锁店、高端餐厅以及航空公司等领域后,开始瞄准年夜饭市场。
中国农业农村部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马洪涛在致辞中表示,将人从厨房中解放出来的预制菜,不仅在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还备受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的关注。“各地预制菜企业要通过挖掘年菜背后的历史故事,民俗寓意和象征意义,将其与现代餐饮相融合,塑造出各具特色的预制菜品牌,提升年菜文化附加值,借助品牌营销和国际传播,提高预制菜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鲁菜作为传统八大菜系产品之一,拥有大量适宜开发预制菜的特色产品。当前山东预制菜企业总数超过9000家,占全国13%,是全国预制菜产业最集中、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红旗表示,中国传统节日释放到巨大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东认为,八大菜系所辐射区域,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八大菜系的合作,首先是八省市场的共建共享。“八大菜系的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价值作为支撑。如果说,年菜的加入,会放大各大菜系的经济价值;那么八省份的文化交流,必将因年菜的加入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教授黄峰作主旨演讲时表示,在预制菜产业发展中,面临技艺数字化、工艺标准化、生产装备化、品质传统化等问题。他以技艺数字化举例说,厨师讲究热锅下油、引火入锅、炝出锅气等,但机器生产是不识别的,就需要工业化加工流程再造,分析风味形成的机理,通过食材搭配、补味、强味,实现味道的定量修饰。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研究室主任陈胜军作主旨演讲时同样谈及了“生产装备化”的问题。“像鱼类产品预制菜,在加工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偏低,挑虾线、去鳞去骨等工作依然靠人工操作。”陈胜军表示,同质化的预制菜产品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应该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从基础研究的角度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做好口味上的突破和改进,针对不同消费需求研发新产品。
“龙年菜”作为具有2024年龙年属性的特色菜,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紧密结合,被赋予团圆、喜庆等标签,具有极高的市场潜力和品牌价值。当天,活动还举行了“龙年菜”产销对接系列活动,来自各省市的百余家企业代表和采购商,分别开展了枣庄农品专场推介、鲁商集团产业推介、洽谈品鉴等系列活动,采购商和生产商精准对接,共同做好一桌“龙年菜”。
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指导,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大会以“绿色消费新赛道 中华年菜一桌席”为主题,串联中国八大菜系,共同研讨“年菜经济”发展新路径。(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