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昌平区百善镇专项培训会”召开,进一步发挥蔬菜植保工作在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和稳产保供方面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北京平谷大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区深耕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传承并提升其独一无二的北京味道,为平谷大桃这一地标产品进一步赋能。
近日,北京市农业综合执法系统开展“三夏”农机执法专项行动,切实保障首都“三夏”期间农机作业稳定有序,助力乡村振兴。
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智慧农业论坛将于7月28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会场举行,进一步实现国内外智慧农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共赢。
北京市农业执法部门严厉打击非法电鱼捕捞行为,对全市打击使用禁用渔具渔法、违反禁渔规定等非法捕捞行为进行再动员,再推进,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压实属地管理责任。
北京顺义区12万亩夏收小麦秸秆绿色利用率达100%,实现小麦秸秆绿色循环利用。
近日,海淀区农业农村局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为营造海淀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提供了有力服务和法治保障。
目前,草莓套种红薯(甘薯)高效套种的技术在昌平区和密云区大面积推广,目前推广面积达308.8亩,现在正好是收获的时候。
进入7月份,北京市鲜食玉米的主要供应产地在河北固安、廊坊以及本市的延庆、房山、平谷、大兴。鲜食玉米已经像冬季的大白菜一样成为夏季“当家食品”,稳定着北京夏季蔬菜供应“大盘”。
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长期承担市农产品风险因子监测预警任务,通过筛选明确蔬菜产品中高检出率、高风险的农药种类,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标所科研团队,对市场上的胶体金农药残留试纸条开展了产品适用性评价和验证。
北京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注意统筹考虑玉米大豆施肥,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保证磷钾肥用量,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鼓励接种大豆根瘤菌,减少大豆用氮量、保证玉米用氮量,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选用缓控释肥。
北京市农业综合执法总队积极探索执法线上办案新模式和京冀两地执法办案协作机制,实现了疫情防控与执法办案两不误,确保疫情防控“不打折”、执法办案“不放松”、监督检查“不耽误”。
近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了“2022年全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调度会”,共80多人参会。
北京市农业综合执法总队被命名为第四批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海淀区农业农村局被命名为第四批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王福东介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探索包装保鲜和减损技术措施,在包装、保鲜技术上下功夫,陆续制定了蔬菜、西瓜、栗蘑、鲜食玉米等产品的《分级包装保鲜技术规范》,解决了产品包装、保鲜技术问题。
近日,乌拉圭国家肉类协会亚洲区总经理蔡佳欣在2022 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围绕乌拉圭牛肉生产出口和供给稳定性、价格情况,乌拉圭羊肉产业结构和生产出口情况,中乌两国在肉类贸易上的利好政策,进行了数字解读。
近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赴通州、房山、大兴、顺义等地调查了夏播大豆的苗期长势。技术人员表示,应注意疏通沟渠,及时排涝和散墒,苗期适当控水,促进大豆根系下扎,培育壮苗。
近期举办的2022 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上,围绕“全球智慧链下的共谋与共赢”等食品产业发展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梳理了我国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现状与问题,给出补足农产品流通短板的思路与建议。
近日,北京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植物与病虫害工作组组长、市植物保护站副站长潘洪吉,市植物与病虫害工作组专家丁建云等一行来到海淀区上庄镇京西稻田中督导农业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工作。
日前,北京房山区窦店村十二农场一块面积为5.07亩的麦田创造了北京市小麦的单产纪录。十二农场场长徐昆表示,该麦田从种到收,十二项技术全部按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要求落实。